一台戴尔的台式电脑开机提示:error loading os 无法重装

2020-05-29 科技 111阅读
可能中了病毒什么的吧
BIOS报销了 可以尝试恢复其信息 更方便的是拿去修吧
BIOS恢复大法
BIOS升级更新操作是有一定风险的。无论你多么的小心,计算机总还是会不时地给倒霉的你增加一些“刺激”。在Firmware写入期间,不管是在死机还是意外断电(有时即使是正常结束了),都会使BIOS芯片中的Firmware代码不完整。由此,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屏幕一片漆黑,始终处于节能状态;硬盘、光驱甚至软驱连自检的动作都没有;最惨的是,系统连“哼哼”(报错)几声都不肯了!
但是,这绝不是毁灭性的。请擦干你额头上的冷汗,认真阅读以下的文章,相信你也可以轻松解决大部分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仔细地观察系统启动时的症状。因为视BIOS不完整程度的不同,系统启动时各部件产生的动作也有不同。这里面最重要的区别就是BIOS中Boot Block基本引导记录是否已被破坏。判断Boot Block是否被破坏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系统启动时软驱是否有自检的动作(软驱灯是否亮,以及是否听见软驱马达转动的声音)。如果软驱有动作,并且当软驱灯熄灭之后敲回车键,软驱再次产生读盘的动作,那么,就可以基本判定Boot Block没有损坏!
现在,你可以谢天谢地啦。恢复的办法可以说非常简单,完全不用什么拔硬盘、拔光驱、插ISA显卡这么罗嗦。还记得为更新BIOS做的那张系统盘吗?把它拿出来,拿到一台能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上,再在它的根目录下建一个名为ATUOEXEC.BAT的文件,文件中只包含一条命令——“AWDFLASH XXXXXXXX.XXX /Py/Sn/Cd/Cp”(XXXXXXXX.XXX为Firmware文件名)。得了,用它去启动BIOS“损坏”的电脑,剩下的一切只需要耐心等待10分钟(安全起见,其实整个过程完全不会超过3分钟),取出软盘,就可以大功告成!在恢复BIOS Firmware的过程中,由于系统无法初始化显卡,所以一切操作都是自动化的“盲”操作。其间,不要因为看不见显示心里不塌实而试图敲击键盘来干预写入过程,免得多惹麻烦。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因替换LOGO图标失败,导致无法启动的艾葳XA100Plus主板就属于这种情况。在BIOS的刷新过程中,由于Firmware更新过程是完全正常结束的,重启动时系统也能检测软驱,因此判断BIOS Boot Block基本引导块并没有被破坏。用上述软盘盲启动的方法,非常成功地将BIOS恢复到了本来的版本,系统也起死回生。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可能那么幸运。因为现在高版本的AWDFLASH.EXE在更新BIOS Firmware时,大都连Boot Block一起更新。因此,你极有可能得到的是一块Firmware被彻底损坏的BIOS芯片!怎么办?也不必冷汗大冒。还用热插拔的办法来解决!
这个办法首先需要的是一股“豁出去了”的勇气。因为,所谓热插拔,就是要在机器运行中带电拔插BIOS芯片!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是够惊险的,但是,不必盲目信守教科书上一再告诫的教条——带电插拔会烧毁芯片或者电路板。因为,我现在要教你的,是让你勇敢地去DIY,而不是让你一味蛮干。所以,你除了需要勇气外,还必须十二万分的小心。
鼓足了勇气之后,你要做的就是找一块同型号的主板,然后带上你的BIOS芯片,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1 拔起所有遮挡在BIOS芯片上方的扩展卡(最好把所有卡都拔掉),使BIOS芯片完全暴露出来,以便下面的操作。
2 小心地用螺丝刀等工具撬起原BIOS芯片(当然要在关机的情况下)。要注意一边一边慢慢地撬,不要将芯片的引脚掰断了。
3 BIOS芯片完全拔出插座之后,仔细看看引脚有无弯折,如有,将它们掰正。然后再将其插回插座,但是,这回不要插得太紧,只要保证每一只引脚都和插座刚好接触到就行了。
4 开启计算机,进入“纯DOS”状态。然后转入存放有BIOS Firmware和更新软件的目录,输入更新BIOS Firmware的命令——“AWDFLASH XXXXXXXX.XXX /Py/Sn/Cd/Cp”(XXXXXXXX.XXX为Firmware文件名),但此时不要敲回车键。
5 拿住芯片没有引脚的两头,小心地快速拔起BIOS芯片。记住,一定要小心,而且最好尽量保证两边同时被拔起。
6 将你的受损的BIOS芯片插入主板上的插座,这回可以将BIOS芯片插得紧一些。再次告诫,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使引脚短路。另外,插入之前必须保证芯片和插座上的缺角处方向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插反了准烧毁BIOS芯片。
7 继续图3的操作,敲击回车键,开始更新Firmware。现在写入的是你的BIOS芯片,等写入结束后,你的BIOS也就被修复了。
在整个热插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小心和胆大,也不是找一块同型号的主板,而是找一个和你同样有勇气DIY的主板主人!因为只有他首肯了,其它的一切操作才有可能实施。其实,只要主板采用的BIOS芯片容量和读写电压相同,完全不必去找同型号的主板,用任何一款主板也能将你的BIOS Firmware写入你受损的BIOS芯片!需要注意的只是,在写入BIOS Firmware时,如果你的Flash ROM写入程序不允许你在其它主板上写入的话,可以尝试用这块主板的写入程序进行操作。
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BIOS热插拔的可操作性,我还做了一些有趣的试验,发现一些主板的BIOS Firmware、甚至BIOS芯片本身可以互换使用。
这个发现很偶然,有一次我将两块主板(一块联讯的8561、一块华硕的T2P4,都是Intel HX芯片组的Socket 7主板)的BIOS芯片都拔出来观察,当我将BIOS芯片插回主板时,将两块BIOS芯片给弄混了——T2P4的BIOS被插在了8561主板上,并上电开了机。结果大出所料,系统居然启动了!开机画面显示的也变成了T2P4的主板信息,而且正常运行了Win97!唯一不同的是,在启动操作系统之前出现“Update ESCD Failed”。仔细一想,应该如此。T2P4采用的是Intel生产的28系列双电压Flash ROM,而8561主板只能提供5V电压,因而导致开机时系统无法更新存放在BIOS芯片中的ESCD信息。
借着这个发现,我推断BIOS Firmware应该也可以互换,再次用T2P4的Firmware写入8561主板BIOS芯片,果然如此。再推而广之,我又估计即使BIOS Firmware不同类型,也可以互换,于是我将联想、升技主板的Firmware写入微星6111主板(三款主板同为Intel LX芯片组)的BIOS芯片,结果发现机器也能正常启动并运行!这里面,微星的BIOS采用的是AMI公司的Firmware,而联想、升技板采用的是AWARD公司的Firmware。由此可见,BIOS绝不是厂商所宣传的那样,“绝对”不能互换。当然,我以上只是一个试验,并不是鼓励大家都这么去干。事实上,我给微星主板更换了其它主板的BIOS Firmware之后,发现软驱总是不能读写。估计这是由于主板采用的IO芯片不同,新的Firmware无法控制它实现读写操作而致的。另外,也不要期望更换BIOS Firmware之后,能让不能跳频的主板具有软跳频的功能(我更换微星6111主板就有此企图)。
最后,我还想将不同芯片组(Intel、VIA、SIS、Alladin)的BIOS Firmware互换,结果惨败——不兼容就是不兼容! 利用热插拔法,还可以为自己的BIOS作备份,以备“不测”。当然,这肯定不是最好的备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用EPROM/EEPROM写入器来备份BIOS芯片
Bios升级失败后最安全的恢复法
Bios升级失败或是中了CIH之类的病毒造成系统不能启动那是很可怕的。在PC喇叭两声短促的惨叫,软驱一声怪叫后,计算机会以黑屏来表示他现在拒绝工作。
下面我要说一个最安全的,又不用花一分钱的恢复bios的方法。
计算机的bios升级我做过有不下30次,无一失败。但今天...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同学的2.1G希捷硬盘有了坏道,托我帮他低格一下。我用了希捷dm9.46和lowformat1.1都没有成功,前者找不到硬盘,后者格到4%左右时报错退出。为了不辱使命,我打算把我的计算机的bios刷为97/12/31版的(这个版本就是我买主版时的版本,bios中带有lowformat)。唉!麻烦就这么开始了。实际上上面的两个软件都失败了,bios中lowformat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刷bios的过程很顺利,没有任何问题,提示我reset后,计算机就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罢工了。
我看着启动不起来的计算机,真不知道心里是这么样的一种滋味。
这时系统坏没有彻底死掉,bios固化区的程序还支持ISA的显示卡和软盘驱动器。我拿出了很久以前为以防万一而珍藏的ISA接口的显示卡Trident Tvga9000,希望它能点亮系统。它被插到了ISA1的槽里,机器没亮。我拔掉了所有的板卡,把Trident Tvga9000在三个ISA的槽里都试了一次,无情的事实告诉我:Trident tvga9000不为bios固化区的程序所支持,系统无法显示。PC喇叭两声短促的惨叫告诉我们,也许要更老的显示卡才行。
没办法,只能摸黑修复bios了。我拆下了硬盘,装到了家中的另一台计算机上,启动win98系统后,用sys做一张系统启动盘,并删掉了drvspace.bin。而后从备份区(我专门划了一个500M的区做各种驱动和系统的备份,相信占用5%的空间大家还是能够理解的吧)把bios刷新执行文件awdfl708和bios刷新档案文件9ja8-3.bin 复制到启动盘内。把启动盘插入bios损坏的计算机1.44软盘驱动器内,打开计算机。在PC喇叭两声短促的鸣叫后,软盘驱动器开始工作,在软驱的指示灯熄灭后键入awdfl708后并打回车键,在软驱的指示灯熄灭后键入9ja8-3.bin后并打回车键。在软驱的指示灯熄灭后(这时系统是在等待你回答是否要保存当前的bios)键入n键,(这时系统是在等待你回答是否要执行flash命令)键入y键,而后等待了大约1分钟,我听到PC喇叭“嘟”的一声,而后就看见了黑白的启动画面(我的Trident Tvga9000还插在底板上,不是彩色我认为是不兼容)。bios修复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个电话给我的同学告诉他:硬盘的修复工作我是无能为力了。
机器配置:赛扬366 + 联胜6ALX2 + 64M SDRAM + S3savage + creative awe64 + pci10M + pci56k + st13032A,Award 4.51PG。
经验步骤:
1.做一张系统启动盘,并把bios刷新执行文件和bios刷新档案文件复制到启动盘内。启动盘只有五个文件:三个系统启动文件,两个bios相关文件。
2.用系统启动盘启动bios受损的计算机。
3.键入bios刷新执行文件名并打回车键。
4.键入bios刷新档案文件名并打回车键。
5.键入n键。
6.键入y键。
7.静待一分钟。
注意事项:
1.bios刷新执行文件和bios刷新档案文件必须是正确无误并与主板相吻合的。
2.上述2-5步骤应可以编辑autoexec.bat予以实现。
3.上述过程本人只试过一次,且是在Award 4.51PG上实现的,不同的bios可能略有不同。
B I O S 修复
一般来说,升级BIOS的刻录过程并不危险,只要小心,不会发生大的问题。但是万一运气太差,刻录中途断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时BIOS 就肯定刻坏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与主板制造商联系,购买一块新BIOS芯片。你也可以用下面介绍的方法尝试一下,自己修复BIOS芯片。
借鸡下蛋——用完好的BIOS 芯片启动计算机
可以利用一片与你的BIOS完全相同的、可以工作的BIOS启动计算机系统,然后换上刻坏的BIOS进行操作,将正确BIOS码写入BIOS芯片中。
打开机箱后,拆下主板,首先我们要找到BIOS 芯片,一般来说,BIOS ROM是主板上唯一一片贴有标签的芯片,是双列直插式封装,Flash BIOS芯片的编号是29xxxx系列或28xxxx系列,如果是27xxxx系列就是普通芯片。拔起刻坏的芯片,如果你有芯片拔起器,这一步非常轻松,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一字起子,你只要记着要轻、要慢、左右两边用力均衡就可以了。然后将可工作芯片对准插座轻轻压入。开机进入BIOS系统参数设置程序,BIOS Features Setup 一项中,开启所有ROM映射功能。最关键是要求System BIOS Cacheable 一项为Enable,即映射当前System BIOS到RAM当中去。重新用软盘启动计算机进入DOS状态,运行与你主板相应的BIOS刻录程序,并在程序中要求备份当前的BIOS程序,不要关闭计算机。
按前面的拔起方法将刻坏的BIOS芯片替换下正常的BIOS芯片,内存驻留的System BIOS程序将支持硬件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系统不会产生任何混乱。此时继续运行刻录程序,用储存下来的BIOS程序更新BIOS。稍待片刻,BIOS源代码将写入芯片,如果提示出的更新字节数与你的ROM块容量相等,这块几乎报废的BIOS ROM就起死回生了,我们只要关机重新启动即可。
以上所介绍的方法,经多次尝试,可行度极高。但北方的朋友要注意,在干燥的季节里,热插拔过程中产生的瞬间放电有可能对主板和芯片造成损害,在插拔前设置接地导线是非常必要的防护措施。
借尸还魂——用Boot Block引导块恢复BIOS芯片
BIOS被完全破坏了吗?不,这不一定是事实。在BIOS中,有一个引导块(Boot Block),当进行BIOS升级时,这一区块一般是无法覆盖的,有些主板在升级程序写入之前会提示你是否覆盖引导区(Update BIOS Including Boot Block and ESCD),为保险起见,这时最好选“N”。这样,在写入失败后,BIOS中仍然有能力启动系统。不过,BIOS Boot Block只支持软驱和ISA显卡,如果你的计算机安装的是PCI显卡的话,启动电脑后就是黑屏,但软驱仍能运作。
升级失败后,我们首先在别的机子上制作一张启动盘,并将写入程序及正确的BIOS升级数据拷贝在启动盘上。然后用这张软盘启动计算机,执行写入程序即可恢复BIOS中的内容。如果计算机安装的是PCI显卡,就必须按照重写BIOS的步骤“摸黑”操作了,只要保证键入内容无误,电脑仍能正常恢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