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一,益气固表。
艾灸有益气固表的作用,一些穴位是可以益气固表的,对于一般的人而言,可取风门穴、肺俞穴、大椎穴和合谷穴,对于体质比较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而言,还可以加上足三里。
大椎穴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功效,是具有清热作用,其实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在人体阳气虚衰、特别寒凉的时候,用这个穴位非常好。因为大椎是督脉的一个穴位,它与六条阳经相交汇,所以这个穴位是人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振奋阳气的穴位。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穴位,是一个原穴。它无论对是针的刺激,还是艾灸的刺激,都特别敏感,手掐一下都感到酸疼。掐的时候得注意往指骨的方向推压一下,这样刺激性更强,原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很好地补本身经脉气血,合谷在大肠经这条经脉,与肺经相表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合谷穴是特别好的一个疏风解表、固护卫气的穴位。如果自己取穴,不太方便取大椎穴、肺俞、风门的时候,足三里、合谷也可以。对于益气固表,建议用隔姜灸的方法进行灸疗。
二,健脾和胃如何艾灸来调和脾胃?
胃脘部堵塞、脾满的时候,总吃不下东西,吃完以后,总觉得胃口里边有水咣当咣当的响,这说明脾胃虚弱到一定程度了。对于胃脘部治疗,主要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如果有腹胀、大便异常症状,脾胃虚弱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以泄泻为主,也有少数情况是便秘,这种便秘的反应是排便无力,但是能排出软便。针对这种便秘,还可以加上天枢穴。
三,安神定志。
现在有35%的女性被失眠所困扰,而这个数字在世界上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长。艾灸也可以用来治疗失眠,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首先可将具有安定作用的穴位分成两组,两组交替选用。第一组是百会穴、三阴交、太溪穴和神门穴,第二组是心俞、肾俞、涌泉。
在这穴位里,最需要强调的是百会、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这是在治疗失眠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组穴位,相当于安定片作用的一组穴位,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这三个穴位配伍一般情况下都是同时出现的。
在艾灸这几个穴位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头部灸的时候,时间上更要注意,否则很容易有头晕脑胀的感觉,如果太虚,或者太敏感的时候,要注意在头部穴位施灸的时间不要过长,这主要针对的百会。
四,化痰降脂。
高血脂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病症关系非常密切,这种状态与血脂高及有痰有关。说到痰,中医认为痰为有形与无形,咳出来的痰是有形的痰,而有些人肥胖,有些人舌苔很厚腻,甚至有些人是这些表现都没有,只是在神智上比较头晕脑胀、耳聋,这种情况可能也属于痰。高血脂症也可能属于痰的一种。化痰降脂的艾灸,针对的是相对肥胖的人,或者相对走路比较沉,昏昏欲睡,每天都睡不醒的人。也有的人可能现在还没有表现那种症状,只是去检查的时候,化验检查血脂增高了,目前认为也可以把它与痰划等号。
在艾灸当中,有一些穴位可以帮助降血脂化痰。降脂化痰的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是中脘、章门、丰隆、阴陵泉,第二组是内关、脾俞、肝俞、三焦俞。中脘穴在消化系统很多疾病当中都是首选的穴位,它能够健胃健脾,加强体内运化功能,因此也是降脂的首选。丰隆是化痰的,经络穴上认为丰隆穴位偏于化痰,而阴陵泉偏于去湿,其实痰和湿本身又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再配上中脘穴,这三个穴能较好地起到健脾化痰的作用。其他的穴位,如果在家里边,家人还可以帮助做背部的一些穴位,就是脾俞、肝俞、三焦俞,这些都是健脾和胃化痰通利的。
五,强肾培本。
保健应该从年轻做起。用艾灸来强体健身,需要掌握几个穴位:关元、肾俞、命门、神阙,这里面也是两组穴位,一组是神阙穴和神阙下的关元,位于人体前面;另外一组是肾俞和命门,在后背,这两组因为作用很相似,所以放在一起,若便于做前边,就熏灸命门和神阙,便于做后边,就熏灸肾俞和命门。关元本来是个补阳的穴位,它的作用的特点就是补阳,如果再加上艾灸这种大阳温阳的支护,两阳合一补的作用就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