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说说我的理解吧!
其实“朋友”和“爱情”等概念差不多,百人百解,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看待它们的眼光是不会相同的,于是就有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和“爱情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爱情就是经济关系”等多如牛毛的说法。
我认为传统中笼统的“朋友”概念,大致上有这样两个本质特点:1、一种空灵的气质、情感归属;2、生活、事业中的温馨往来和扶持互助。
那为什么你又会听到“把钱借给朋友就会少一个朋友”这句被相当一部分人认可的话呢?(当然万事不是绝对的,这种观点也不例外)这是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事物的发展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因此,“朋友”的属性也是随着外界事物不断变化发展和极端复杂的!我要告诉你的,是唯物主义哲学中非常非常深刻的一条思想原理: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用不断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因此,你就要有承担和应对这些变化风险的准备:经历、见识、风险、压力、品质等方面的变化和一些无奈的不测,导致你的曾经所谓的“朋友”也变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别人(那样可能会误了自己),也不要把别人当成自己(无论是谁,终究他是他你是你)。你把钱随便借给你所认为的“朋友”,借款中和借款后便可能自然生一些问题:方不方便借?借多还是借少?打不打借条?要不要?久拖不还怎么办?还不上了怎么办?赖帐怎么办?
你有你的情况,家底薄厚、资金计划、生活用度、老婆扯腿都是你不得不考虑的——你一个男人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你朋友一人身上呀?!更何况还有“天有不测风云”的巨大风险!你的朋友再仁义、守信,但一旦发生他也无力面对的“不测风云”怎么办?你又急需用这笔钱怎么办?你心里会产生埋怨和后悔吗?退一步讲,借款过程中只要出一点点问题,比如你老婆为保险起见坚持要朋友留个借据等,都可能给朋友留下难为情、不够义气之类的微妙的心理变化。那么以后你们的朋友义气还会那么纯吗?顾忌和防备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真的可能“少一个朋友”!
还是那句话:你不是他!复杂社会中的人也是复杂的,你们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可随时产生微妙变化的!
以上这些,我只是就你的这句话作了个剖析,其实这类事情完全在于你的“朋友观”和处事的整体把握能力几魄力。如果你觉得你的朋友确实很“铁”,你对他的人品和偿还能力的顾虑基本可以忽略,而且自己又有余力的话,偶尔借一借倒是既解了挚友燃眉之急,又增进了情义,何尝不可呢?但一个屡次借你钱的“朋友”,即使他最终也还你了,还是值得有几分顾虑的,更不用说发生拖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