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见的排序,元音第18个音标是双元音[ɪə],可谐音为“一俄”;辅音第18个音标是摩擦音[j],相当于汉语方言的入声“一”。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缩写:IPA),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按照国际音标的设计,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语里下列音质的对立成分:音位、语调以及词语和音节的分隔。若要表示诸如齿间音(或双齿音)和由唇颚裂所发出声音的音质,则有另一套获广泛使用的国际音标扩展系统。
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最初用于为印欧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国际音标逐渐完善(改进了国际音标的声调符号,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标等),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
直到2005年,国际音标共有107个单独字母,以及56个变音符号和超音段成分。国际语音学学会偶尔会增删一些符号,或者修正某些符号。
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用于英语的一部分,见英语国际音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