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具体事物的声音描写,可以逼真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声音的描写,一方面可以通过象声词的运用,如用“呼呼”形容风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用“蛙声像鼓点”比喻青蛙的声响。
声音的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事物的反应来实现,如写人用双手捂住耳朵,来表现声音的刺耳、嘈杂。
请看下面的佳作《晨曲》:
我四叔家在湖南株洲县的一个山窝里。
每当天空出现鱼肚白,夜色还很浓的时候,我都怀着好奇的心,跑到庭院里欣赏歌唱家的表演。
“哇――哇――”首先出场的是乌鸦这些不大高明的歌唱家,它们十几只一伙,在朦胧的晨光里从高空飞过,边飞边唱,一会儿,它们黑色的身影就与还没褪尽的夜色融为一体,什么也看不见了,只留下“哇哇”的歌声在空气中颤动着,也随着晨光的到来慢慢消失了。
没来四叔家时,我以为鸟儿也像人一样,到点就起床,上班的匆匆去上班,上学的匆匆去上学。到四叔家没几天,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鸟儿的起床是分先后的,我每次几乎总是先听见乌鸦叫后,接着是一种不知名的小鸟,它“唧历历,唧历历”地鸣叫,然后是檐前的麻雀醒了。它们飞到屋坪的老梅树上,唧唧喳喳,喳喳唧唧,又蹦又跳,不时还偏着小脑袋往窗口里瞧瞧,好像是看屋里的人醒没有。山雀被它们吵醒了,站在梅树顶上“呷呷”叫唤,叫一声,还翘翘尾巴。
太阳刚在两个山峰的中间伸出红扑扑的面孔,林子里就响起一串响亮、动听的歌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那是布谷鸟,我几乎天天听它唱,但一次也没看见过它的模样,它的声音像是命令,没叫几声,村里家家的房顶上就冒出青色的炊烟,山坡上也传来哞哞的牛叫,各种各样的鸟儿也争先恐后地唱起来,形成了一支大合唱。这才是动听的晨曲。
只有斑鸠最懒了,直等到太阳升起老高,它才“咕咕”地叫着,并边叫边飞向那金黄的稻田。一天,它刚飞到稻田上空,正要往下落,忽然那儿发出轰隆的巨响,吓得斑鸠赶紧失魂落魄地逃回树林。
怎么回事呢?我跑过去一看,那是四叔在打稻谷。听着那轰隆隆、哗哗哗、沙沙沙的混合声响,忽然,我觉得这是真正的晨曲。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不同的鸟儿用不同的象声词去描写就显得生动准确。文章既描绘了自然界鸟儿的晨曲,又描绘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晨曲,两者互相配合,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