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自主游戏中教师怎样观察》教研反思

2020-09-05 综合 119阅读
自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儿童自主地开展游戏,也就是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然而,要让儿童在游戏中真正地实现自主,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观察的效用,巧做观察者、“局外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对观察重要性的分析
1、在自主游戏中,有着孩子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能最直接地了解儿童的行为、想法和需求,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适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为评价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理论依据,而减少教师的主观臆断、盲目干预、刻意安排,乃至出现干扰儿童、包办代替的现象,过度地以成人的情感、想法来看待儿童游戏,限制儿童发展。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娃娃家”的“妈妈”正推着“超市”的一个货架,穿梭在两游戏之间,只见“售货员”正热情地招呼她快来买,而“妈妈”一边答应着,一边跑回家里,抱起娃娃放到货架的第一层里,盖上被子,这才推着货架到超市里去购物。为了不干扰儿童正在进行的游戏,我向旁边点心店的孩子询问,“她为什么拿超市的东西,又把娃娃放在上面?”孩子笑着对我说,“那是向超市借的,是娃娃的小推车呀!”“还是小叠床呢!”孩子的想法是奇特的,他们对物体的想象是丰富的,只有在观察中,我们才能了解,才能发现。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要尊重儿童,张扬个性,以儿童为本。“人化”的反思方法更要求我们以理解人的方式了解儿童,也就是要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儿童,我们必须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感受、去理解,走进儿童的生命世界,与儿童融为一体,用观察、用体验来认识、来反省,以“体验”和“生命”为依据,了解真实的儿童,真实地了解儿童,而不是通过理性的逻辑分析解剖儿童,阉割儿童世界。俗话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儿童有着自己的 “声音”,而这声音是成人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只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通过客观的观察来体验,来感受。在游戏中,教师睁大眼睛闭上嘴,会让我们对孩子的表现刮目相看,会为我们的适时介入积累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给他们大胆尝试和探索的机会,积极支持、接纳孩子的各种想法,真正还孩子一个自主,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表现。例如:在建构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要搭一块拿一块,不用的积木要放回筐里。”可当我们说这话时,是否换位设想过儿童的心理!恐怕我们成人都有过如此的心理体验:当我们正专注于某一事件中,旁边的一看客耐不住性子,对你指手画脚,为你出谋划策,那时,你定会觉得非常反感,恨不能支开他,就如对弈者特烦旁边的说教者一样。我们把保持游戏区的整洁作为一大常规来抓,可谁想过,或许正是这样,而使我们限制了孩子们的游戏,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在观察中,我发现建构区的孩子特别喜欢把大大小小的积木放在自己身边,在拼搭时,拿拿那块,摸摸这块,忙碌地做着重复的动作,然而,就在这些随意地摆放中,孩子们搭出了让我们成人感叹的作品。我们班的“东方明珠”、“经贸大厦”及可滚动的“多层汽车”就是如此搭出来的。所以,游戏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摆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之中,如果反复地取放材料容易中断游戏,不利于儿童专注地活动。但常规是一定要有的,我给孩子们的要求是,当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完成了,那么就该把没用的积木放回筐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