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0-06-14 文化 904阅读

1、在救济人民方面,孔子所说的仁和佛教所说的慈悲具有共通之处。

《修行本起经》卷上中出现了“能仁菩萨”的译语,说能仁菩萨“慈悲喜护,惠施仁爱”,同时使用原本属于儒教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

《后汉书》卷四十二记载了后汉明帝在永平八年(65年)给楚王英的诏书,其中有著名的一句话:“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文中,楚王英信奉佛教的方式为“尚浮屠之仁祠”,这也是因为将佛陀的作为理解为仁。

2、佛教的慈悲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孟子·尽心上》之中为人熟知的名言,也集中体现了儒教仁爱观所蕴含的兼济精神。

由于佛教将慈悲与仁爱相结合,所以中国的僧人们倾向于救济一切众生,将其作为佛教的慈悲精神。这对中国佛教最大的改变就是,让追求救度一切众生的大乘佛教成为了汉传佛教的主流。

扩展资料: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佛教信者并没有排斥传统的儒教思想,而是希望调和儒教和佛教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信奉佛教的中国人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希望通过中国化,特别是与儒教融合,以减少社会和政权对佛教的抵触。

一开始,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比较多元,经典的翻译也比较零散,且不成完整体系。而且中、印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轮回、业、劫等佛教基本概念在印度是司空见惯的,而中国则完全没有,经典翻译的过程就引入了中国传统概念。

甚至,还采取过格义的方式解说佛教教理。牟子引用儒家经典和老庄思想向儒士解释佛教,理由就是“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这样来看,似乎佛教走向中国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佛教中国化是成功的文化融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