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潘光旦行脚》里有这样一段:
马彪,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叫它为马老虎。来川鄂边境后,好多人都提起过,而且说法大同小异,可见这里确有这么一种动物,是生物学家、动物学家还没有注意到的。
中国人讲究相生相克,老乡说,马老虎就是老虎的克星,马老虎能吃老虎,它的头长得像马头,大家习惯叫它马老虎,山里有它在,老虎就不敢大声吼叫,声称它自己是“大王”了。马老虎像狗那么大小,黄黄的毛,马头,长尾,有狗那么大小,黄黄的毛,行动极快,喜欢集体行动,一群一群的,在山里,一个跟着一个的到处游动。它们喜欢吃老虎、野猪,也有本领吃它们。马老虎见到老虎就追,追近后,纵身跳上虎背,先用尖利的爪子,把老虎的眼睛抓瞎,这样,老虎就跑不快。然后,它就咬老虎的屁股,把肠子撕扯出来,吃它的内脏,然后再吃其他部分。它们捕食野猪,也是这样,一个上去,一群围着咬,另外还有放“哨”的照顾。马老虎还知道在野猪经常来往的路途上埋伏,等它经过时,突然上前狙杀,这样比追捕更为省力。
老乡对马老虎又爱又怕,觉得它好是它们能吃老虎、野猪,帮助他们除害;怕的是它们又吃牛吃马,又是农民的对头、害兽。彭水去年有个农业社,社里有12头耕牛,由一个牧童负责放牧。一天,他放牛在山边吃草,那天是赶场日,他去场上看热闹,这时候,一群马老虎来到牧牛地。也就是个把小时,12头牛被它们吃掉9头!等到人们赶到,草场遍地血迹,剩下几条牛腿。正是即将春耕时节,没牛不行,社里哪里拿得出这笔巨款,只好由县府设法,贷给耕牛款救急。
对于马彪的利害评价,众说不一,主害主利都有。还有趋利避害的,出主意说,用四五个牧童放牛,马老虎就不敢来;在每头牛脖广上挂个铃铛,马老虎也不会动它。说马彪是害兽的,建议猎杀它们。其实,出主意的人自己也知道,要抓、杀马老虎谈何容易,直到现在还没有捉到或打死过一头,它跑得快,又机灵,还成群,不好对付。我们在武隆第一次听到有马老虎时,很感兴趣,曾向县领导建议,想办法捉一对马老虎送给北京动物园展览,也好让科学家进行研究,公之于世界。县里找来老猎人一起研究,老猎人认为抓活的是相当困难,但不是不可以的,试几次,总可以抓到它们。
潘光旦先生是民国时就已出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他在美国学过生物,因此对物种的认知能力肯定是超过一般人的。这本书由当时随行的记者张祖道所写,内文翔实,纪录准确。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过川鄂土著对马彪的描述。这些记载本身是没问题的。
在此之前,我听老家住在神农架周边的同学描述过马老虎,与这本书的纪录大同小异。
从书中的信息看,马彪一物若存在过,在解放后也不存在了。证据有二:
1 黔江县志对马彪的记载止于光绪15年。这是数据最精确的一个记载。一个食肉的群居性物种,必须要一片广大的区域才能维持整个物种。若黔江很久未见马彪,其他地区势必也多年不见了。
2 若顶级掠食动物尚在,下一级动物就没那么嚣张。土著对马彪和老虎的关系的描述,也显示了这个特性。但书中多处提到,解放前四川、鄂西等地华南虎极其嚣张,看起来不会有比它更厉害的物种存在的节奏。再加上解放前这些地区土匪乱窜,应该会有更多人类遭遇马彪的机会才是,但似乎没有这样的目击报告。
若这样一个物种真的存在,那它有可能是什么动物?
1 头像马是个重要的线索。这个特性说明马彪的颌部异常突出,至少嘴巴要比老虎突出。所以,形状有可能像是个大号的狗头。
2 从背后追逐、掏肠子的行为,非常像豺等犬属动物,斑鬣狗也有这样的行为。但不可能是豺,豺当地人认识。犬属其他物种?想不粗来……
3 会不会是某种地史上存在的古动物的孓遗?有可能。
综上,如果一定要猜一下,我猜可能是最后斑鬣狗(Crocuta ultima),这家伙在中国一直繁盛到了一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