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早期的矛盾是上海人和广东人之间的矛盾。上海移民大多是资本家出生,习惯了精致的生活方式,面对言谈粗鄙的广东“难民”,自然难以相处,因此社会分隔。
港英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了一些别出心裁的政策。从40年代开始,政府就有计划地将南下香港的中国难民(大部分为广东籍)安置在新界北部,那里远离港岛,交通不便。紧接着政府分批次地组织大批的上海资本家到该地区参观,并且承诺兴建配套的工业设施。自此,大量的沪上资本开始涌聚香港,上海人也大举移居香港,其中各个行业的资本家居多。
大批上海人白天北上新界,晚上回到港岛居;对于大量逃难到香港的广东难民来说,有了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屋,又有了在工厂工作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对现状感到满意。
港英政府这种族群分离的政策受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香港经济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而随着全民教育的实施,广东移民的后裔在知识水平和公民素质上和上海移民的差距也迅速缩窄,最终实现了族群的融合。
当然这种分割政策也留下了一些历史问题。比如说时至今日,在新界大部分地区都还实行着清朝律例,禁止女人进入公共澡堂,禁止女性获得房产继承权等等。和九龙以及港岛的法律结构格格不入。
不过,总体上看港英政府的政策是成功的,吸引了上海的资本,有效利用了广东的劳动力,这才有了香港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