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颤音原理和怎么练习发出颤音。很重要!
腹颤音的练习,关键在于演奏者对呼吸的控制能力。首先,要求演奏者的呼吸,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型式基础上;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腹颤音的呼吸方法。因此,呼吸类型的选择极为重要。最为理想的呼吸型式,是胸腹式呼吸,民间俗称“丹田气”。练习过程中、腹部和横膈膜必须积极参与运动。这对于以胸式呼吸为主的演奏者是很困难的,除非改变呼吸类型。在合理的呼吸型式确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逐步掌握弹性呼吸的基本功。我们把它称之为“弹性(节奏性)呼吸法”。这种呼吸法的特点是;吸气时,小腹(丹田)加强控制,让腹部肌肉均匀地抽动。当胸腔中、下部向外扩张的同时,横膈膜有节奏地逐渐下垂。小腹腹壁肌肉在弹动中微微前移。腰部肌肉向周围(主要是向两侧及向后)扩张。气流便是在这一过程中缓缓地吸入肺部的。呼气时,同样要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腹壁肌肉及胸腔中,下部逐渐作弹性收缩。横膈膜在腹部颤动的影响下,相应地松、紧、弛、张,徐徐地向上提起。而气流的输出,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地完成的。运用“弹性呼吸法”时,腹部颤动是产生颤音波的主要手段,喉部颤动是辅助手段。强颤时,主要靠腹部肌肉的颤动;弱颤时,则主要靠喉部肌肉的颤动。实际上,腹颤音是腹部肌肉、横隔膜肌肉与喉部肌肉三者的联合运动。“呼”颤法练习——将一支腊烛点燃,然后,反复地轻轻吹动火苗,火苗摆动的节奏便是腹部颤动的节奏。另一种方法是,体会人们在大笑时连续发出“哈哈……”的那种呼气规律(但不要出声)。这些下意识的腹、喉肌肉运动,基本上符合“吹”腹颤音的肌肉组织活动规律。所不同的是,需要把这种下意识的(低级阶段的)肌肉运动,通过严格训练变为由演奏者自由控制(高级阶段的)的肌肉运动。颤音有几种,传统的颤音是需要训练横膈膜产生的,可以通过要哭的时候去感觉体会。还有的颤音是通过喉咙的快速抖动产生的,港台歌手用的比较多。还有是通过气息冲击软腭产生的,但是这种基本在通俗歌曲中用不到。还有要注意的是,在发不同字的时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总之,运用气息来颤是根本。喉咙的颤可作为辅助补充。多练习吧,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