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一代鸿儒钱钟书创作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就凭这部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级人物。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他那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
一部新的《儒林外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围城》自20世纪40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有人说《围城》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因为里面尽是些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剖析;有人说《围城》是禀承西方16世纪以来流行的流浪汉小说,因为主人公方鸿渐总是处于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艰难境遇;有人说《围城》颇似目前在国外流行的智性小说,里面随处可遇文化的密码,这种小说随着读者知识的不断丰富,它隐藏在迷雾后面的丰富性也就会逐渐敞开。这些说法在各个侧面谈到了这部杰出小说的特点。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作者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于1947年5月出版了《围城》初版。当时关于本书的广告写道:"人物和对话的生动,心理描写的细腻,人情世态观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枝特具清新辛辣的文笔,写得饱满而妥当。零星片断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而整篇小说的气氛却是悲凉而又愤郁。"现在,《围城》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数十种不同的译文版本在各国出版。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的妙处之一便是描绘了中国男人的劣根性,帮女人打破对男性世界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围城》的作者不愧是大家,看两性关系细腻而且尖锐,女性读者须细心揣摩,从此以后,看男人才不会走眼。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作品中"围城"的含义是通过几个人的谈话揭示的: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故取名"围城"。全书以方鸿渐为中心,描写了一系列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形象。其中除了方鸿渐与赵辛楣还有其真诚直率的一面外,其他角色都很不光彩。作者在描绘他们时,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手法而使其形神毕露。
例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学的"老科学家",其实只是一个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官僚。再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才子,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作呕。这两个人物最后结为秦晋,可谓珠连璧合。再如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儿买来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教授。
本书是一部极具哲理意味的小说。小说语言幽默俏皮,议论精辟,有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沉思。《围城》形成了独特的钱钟书式的讽刺与幽默,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围城》不仅语言极有特色,妙喻连珠,知识密度也相当大,是一部典型的学者小说。作者联想活跃,笔墨纵横不定,让人获得各种角度的审美享受。这种文字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作者学贯中西、博通经史、对人生世相有洞察入微的体察后的自然流露。所以说,《围城》内含深刻的哲学蕴味,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不可不读。
《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试评《围城》中的三位女性
《围城》大概在八几年被搬上银幕,不知自己那时在做什么,或许太小,总之没有留下太深印象。现在,因为李媛媛的不幸病逝,《围城》又开始热播,在欣赏李媛媛精湛演技的同时,我对钱钟书的不朽名著又有了深层体验。对其笔下的三个青年女子情有独钟,甚感兴趣,试着做一番小小的评论。
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三个性情不同、才华各异的女子在今天仍不乏其人。有如苏之孤芳自赏、落落难合者;有如孙之不声不响、深藏不露者;而唐小姐这个"摩登文明社会的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现今似乎仍寥若辰星、难以寻觅。
其实,细细想来,苏文纨的"傲"是有一层厚厚的底子在做底蕴。容貌自不必说,良好的家境、高等的教育、高贵优雅的气质,闲暇时会拈一首小诗(不管是借的还是偷的),总是一种难得的雅兴。朗朗上口的法语,骂起人来居然也颇有韵味……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身上散发着一种眩目的光环,使其得以傲视群芳,傲然于世!可是,高贵的女人无可奈何地缺了点亲切,像天上的月亮,发着清幽的光,你只能驻足观望。
而她身上仅有的一点可爱似乎又与她本身气质不相吻合,于是变成了矫情。好像50岁的阿姨仍梳两条青春的大辫子一样不合时宜。所以,方鸿渐对她更多的是仰慕和敬重,无论如何爱不起来,他们的亲密关系点到为止,像两条平行线,拉得再长,也合不拢。即使方的"情敌"赵辛楣,虽然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但也就是看月里的嫦娥吧,望洋兴叹罢了。
唐晓芙,这个集活泼聪慧青春灵动于一身的女孩子,宛如混沌社会里一阵清爽怡人的风,实在可爱,她的自然大方、不矫情、不做作与其表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That girl is forget-me-not and touch-me-not in one, a 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那个女孩是"勿忘我草"与"别碰我花"的综合,是红玫瑰变成了蔚蓝花)。多么浪漫的评价,怪不得方鸿渐舍大家闺秀而取小家碧玉,对她心往神仪、梦寐不忘。
当然,如此完美的女孩子也有缺陷,她的执拗、她的负气,使她与真情失之交臂。她慷慨陈词,"我的爱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她不懂得通融,不能宽容地对待她深爱的人,她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她似乎把爱情看得很重,可又不知如何珍惜,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放弃了。
而孙柔嘉,这个一路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女学生,其实颇有心计,如同她的那张脸,看着不加修饰,原来也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很是下了番工夫的。她给人第一印象是"打扮甚为素净","怕生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别说方鸿渐,连我们都被蒙蔽了。当然,她的心计与政治家的阴谋有天壤之别,或者说只是一种小心眼儿,是恋爱中的女孩子特有的,不知是大愚若智,还是大智若愚?她若即若离地与她心仪的男人一路同行,小心翼翼地走近他,却不打草惊蛇。她不动声色地导演着一场戏,自始至终,却不露一丝痕迹。
直到她如愿以偿地和方鸿渐水到渠成,作为旁观者的赵辛楣才一语道破,原来,看似不经意的一幕幕都是精心设计,煞费苦心。不过,毕竟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孙柔嘉自有她的可爱之处,路途中的艰辛与劳累,刁蛮学生的欺侮,她的哭也的确惹人怜惜--怎么看也是个柔弱无助的小女孩儿啊;她也有她的小聪明,一页白纸,她三两笔就勾勒出汪太太的提纲: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形象、生动,一语中的,令人忍俊不禁。遗憾的是,随着她步入围城,由孙小姐变为方太太,她身上的那点美好就一点点消失殆尽、荡然无存了。
看三位女子,她们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谁好,谁更好,不好一言以蔽之。若从男性角度来看,恐怕又别有一番风味。苏文纨应该是他们的梦中情人,永远站在你难以企及的高度,在飘渺的云端风情万种地对你微笑;唐晓芙是初恋对象吧,陪你度过短暂美好的青春时光,留给你温柔伤感的回忆;我们的爱人也只能选择孙柔嘉了,她应该是爱你的,重要的是她会陪着你一直走下去……她的尖酸刻薄,不是她的本意;她的琐碎、她的絮叨,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她让你感到生活的真实,她让你又爱又恨,欲罢不能。也正是因为她,你才会一再这样聊以自慰,"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