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名人,富豪,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一定都是著名大学出身的吗?有没有特例,举例说明下,谢谢

2020-04-24 综合 116阅读
比尔·盖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1955年10月28日-),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 。2011年9月,《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发布,盖茨以590亿美元居首。
戴尔·卡耐基:学历不高却成为钢铁大王
戴尔·卡耐基出生于1888年11月24日,逝世于1955年11月1日,享年67岁。他一生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夫人,是法国的一位女伯爵, 1921年与他结婚,十年后离异。他的第二任夫人姚乐丝.卡耐基于1944年和他结婚,是他的门徒和事业的继承人,并给他生一女孩,取名朵娜。
1888年11月24日,戴尔·卡耐基诞生于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父亲经营一个小小的农场。家里非常穷,吃不饱,穿不暖。由于营养不良,小卡耐基非常瘦小,却长着一对与头部不很相称的大耳朵。
卡耐基上的小学校名很浪漫,叫玫瑰园,却非常简陋,只有一间教室。他在学校可不是一个听话的家伙。因为调皮捣蛋,搞恶作剧,他几次差一点被学校开除。
他那双又宽又大的耳朵是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怀特的大男孩与卡耐基发生了争吵,卡耐基说了几句很刻薄的话,怀特被激怒了,便恐吓道:“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他吓坏了,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在自己进入梦乡以后被怀特剪掉了耳朵。
当卡耐基成名以后,仍然没有忘记山姆·怀特。他归纳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别人对你友善,要想与同事和睦地相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卡耐基还发现,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忧郁性格。他曾向朋友倾诉:烦恼伴随着我的一生。我一直想弄明白自己的忧虑来自何处。有一天,我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母亲问:“你为什么哭?”我边哭边答:“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泥土里。”儿时的我,担惊受怕的事情真的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担心以后有没有食物充饥;还担心死后会不会下地狱。稍大以后更加胡思乱想: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 但后来我发现,曾经使我非常担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没有发生。”
一个如此没有自信,几乎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忧虑缠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给别人自信、让人们乐观的心理激励大师,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磨砺,就可想而知了。
卡耐基16岁时,不得不在自家的农场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便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 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捣蛋鬼坐在他背后,在他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玫瑰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回家后他对母亲说:“同学们老是笑话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妈妈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伤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卡耐基在童年时代受到他母亲很大影响。母亲生性乐观,百折不挠。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踪影。父亲用绝望的声音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将家园重新收拾好。母亲对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教员。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这时,家里已把农场卖掉,迁到学院附近。卡耐基负担不起市镇上的生活费用,就住在家里,每天骑马到学校去上课。他是全校600名学生中五六个住不起市镇的学生之一。他虽然得到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四处打工,以弥补学费的不足。
卡耐基发现,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优胜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机会。
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12次比赛,屡战屡败。三十年后,卡耐基谈及第一次演说失败时,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 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是很差劲的……”经历失败后,卡耐基发奋振作,重新挑战自我。
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这次获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12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1908年,卡耐基仍旧很贫穷,但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他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函授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在191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才,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他为没有实现在大学里梦想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但是,并不是目前一帆风顺,以后也是。
戴尔·卡耐基经过19个月的服役,回到祖国之后,惊愕地发现,自己的事业也不受人所重视,现在的年轻人,那些有梦想的人,那些等待着心灵被开启的人,被困在了失业的困境中。失业队伍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地壮大起来。
但是,卡耐基是谁?卡耐基是不畏困难和刁难的人!他重整旗鼓,终于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如日中天”的事业,他,撑起了成人教育、心理学家、心灵教父的半边天。
第二任妻子桃乐丝很支持他的事业,他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在卡耐基63岁时,桃乐丝为他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朵娜·戴尔·卡耐基。
高尔基:学历低却成为著名文学家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4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林肯:小学没毕业当上美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 ),美国第16任总统。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和当时大多数美国农民一样,有很大的地需要辛苦耕种同时还要做这做那,曾经做过鞋匠、伐木工人和木匠等。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就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寡妇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继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1.93米)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在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当选为州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也从事土地测量,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律师。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蓄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应归于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
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次日身亡。5月4日,林肯葬于橡树岭公墓。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在边疆只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乔布斯高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华罗庚没上大学,自学成才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6]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爱迪生小学没毕业,却成为大发明家
1855年,他开始上学,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恩格尔先生。因为爱迪生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在上课时经常经常问老师问题一些另类的问题(如:风是怎么产生的;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四),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
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人迈克尔法拉第也没上大学
由于贫困,法拉第家里无法供他上学,因而法拉第幼年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读了两年小学。1803年,为生计所迫,他上街头当了报童。第二年又到一个书商兼订书匠的家里当学徒。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