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2020-10-16 文化 63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种全会再次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化关系综合国力,关系全面小康,关系民族复兴之需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一、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支撑、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文化产业直接就是经济。以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为考量,文化建设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可以说,在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复杂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独立、世界文化生态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础。各民族文化只有自觉、自信、自强,不断繁荣发展,才能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才能避免被西方文化霸权同化的命运。面对大发展、大繁荣、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繁荣的交流交融交锋,如果形不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扬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实践反复证明;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这种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其基本文化权益的日益重视上,也体现在对于社会更好地满足其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期待上。
二、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文化的传播手段也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文化交流呈现出分散性、便捷性、跨国界等特点,我国面临的国际文化竞争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中央多次指出我国现行文化体制的不足之处:“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一方面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因而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文化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一方面,国家的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外国文化产品大量涌入,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现行的文化体制也更加与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不相适应。“还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在体制、结构和管理上反应很不敏感,在运用高新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上,还不能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催生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抗衡”。
总之,改变这些不适应状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来自:http://zy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11/09/012262402.shtml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