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安不安全不知道,但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简单分析下:
1.是否有实体门店。
不少网贷就是一个网站,投资了也不见公司人是谁?在哪?出问题了也不知道找谁?投资后钱到底去哪了也不知道,活不见人、死不见钱心里就容易没底,一旦跑路找谁说理都不知道。
如果有个实体门店,至少自己可以有个心理备案,时不时也可以去资讯查一下(不管是不是真管用,总比没有强)。而且有自己门店,至少说明他们是在踏实做客服或者征信、风险管理之类的事,也能说明他们在业务上是有下血本投入的,这样他们为了点蝇头小利跑路的概率就很小。就算跑路,因为实体门店有注册、有法人,你报案也方便立案侦查。
2.规模多大?
这里可能会自卖自夸一下,不要介意。
上面说到实体门店,但是仅有实体门店还不够,如果实体门店就那么几个人在那撑场面,你也说不好他就是骗子,因为也花不了几个钱嘛。所以还要看他实体办公场所的工作人员有多少。比如一些大的平台或者运作规范的新平台,职场上千号员工,光工资就需付出很大成本,就很难为了点蝇头小利去下这么大血本,而且其中还有一大批线下门店的信审员和风控团队去做风险定价的事,还花钱建立量化风控模型,引进风控决策引擎系统,还引进专业金融人才来做风控把关,骗子很难会为了骗钱做这种专业事的。
3.是否透明?
在上文某位魏总的论述里只有这点我是没有任何疑问赞同的。正如他说的“P2P是什么?借贷双方的交易撮合,既然是撮合,平台就不该有太多自身利益夹在其中。既然没有自身利益,信息透明就没什么可怕的:平台运作要透明、信息披露要彻底。让投资者充分了解风险,了解过程,撮合方才算尽到了责任。”
我再补充点,作为P2P的一部分,网贷如果不公开借款人信息和借款项目信息,难免对出借端存在隐瞒甚至欺诈现象;如果不公开交易记录,则客户无法确认账户资金的安全性;如果不公开平台运营数据,在难以掌握平台健康状况下,甚至平台出现跑路、倒闭时,客户都被蒙在鼓中,成为最终受害者。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如果不能做到透明,什么安全承诺都很容易被客户当成一句空口白话理解,可谓无透明不安全。
另外,从务虚的角度,国家号召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什么?就是要打破原先金融体系的信息不对称,让更多人能参与到金融交易。所以,如果P2P不透明,投资者就没有信息对称一说,信息不对称他们就掌握不了金融交易决策权,掌握不了决策权就还是要依赖金融机构替他们做决定,那普惠金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
4.业务模式是否合乎P2P行业规律。
别的不说,P2P行业最大的一个规律就是小额和风险,如何秉承坚持做这个小额市场的初衷、如何降低风险,还是小额分散是最简单的办法。
首先,你做大额做不过传统银行市场,人家有最权威的征信数据、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成熟的抵押机制、有信贷市场最优质的稳定借款者、有强大的信审团队、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哪一样你都比不过。你只能做一些资质差一些、银行不愿做的大额业务,这样风险就会上升,甚至有些很容易涉嫌监管层明令禁止的自融。
其次,要做分散,分散借款的一个好处就是能把风险也分散,避免系统性风险冲击。比如你借款给医药、地产、酒店、零售、娱乐等十个行业,那无论是地产还是酒店任何一个单独行业出现危机,都很难大范围影响到你整体借款的逾期率;再比如,你借款给十个人,可能这十个人类别属性(地域、性别等)较接近,那一个违约很可能其他人也都会违约,如果是借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几千个人,那其中某一个、两个违约,其他的很难受到影响,各自还款的情况就能保持独立,出借人的资金也能很好的得到保证。
5.收益率过高的别碰。
高收益意味着高成本,一旦借款人意识到无法确保通过P2P平台融得的资金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收益,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再选择这种融资借贷方式。没有了好的借款标的,那些动辄提供20%以上收益的平台就有玩庞氏骗局的危险。
还有一个法律门槛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银行一年贷款基准利率6%计算,如果某P2P平台给出借人许诺的年化收益超出24%,那这类平台的借贷利率就已经超出法律规定允许的范畴。而一旦发生违约、还款逾期现象,出借人的权利也很难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所以如果你碰到一个出借利率动辄20%以上的平台,朋友,还是别碰了,挣点血汗钱不容易。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如有偏颇,欢迎指正,谢谢!
推荐使用了3年多的理财平台——无界财富,银行存管,比较可靠,最近刚好有注册送100元红包+投资送500元京东卡的活动,点击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