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婷的致橡树中的橡树和木棉意味甚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1,创作于1977年3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怀色采;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1首优美、深沉的抒怀诗。诗人别具1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情意象,将细腻委宛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当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但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1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它的最大魅力是彰显了舒婷对意象成功的掌控和处理。意象是诗歌传情的载体,是诗歌艺术的魂魄。意象的丰富性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意象即是“意中之象”,也即渗透了作者主观情义的物象。这些物象通过组合在1起,完成了诗人情感的表达。《致橡树》热忱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1组品格崭新的意味形象。“橡树”的形象意味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明显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天性,而充满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味,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这是新时期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先辈的大跨度的超出。这类超出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加难能宝贵。无疑,诗人对意象的选取所做的创新,是非常成功的,诗人所选择的两个中情意象,是新奇又妥当的,但为什么诗人放弃了众多传统的,深入人心的意象形象,而选用了橡树,木棉作为比喻的对象,需要我们做以深入分析解读。 查看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