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熙会被称为千古一帝?因为他做的三件事吗

2022-07-27 综合 88阅读
将康熙称为千古一帝的唯一原因就是:拍马屁。

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清朝的历史没有经历古代史官用儒家的传统做法修订正史的过程。所以对清朝人物的评价和前朝相比,缺乏一贯性。没有后世的史官去把那些过分的溢美之词删除过滤,并客观的对帝王做出评价。相反,大量的充满着歌功颂德内容的文字流传下来直接被现在的毫无历史训练的人阅读。
历朝历代,大臣品行之低很少有超过清朝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早年投靠清朝的都是些汉奸文贼无胆之流,他们留下的传统就是无耻的拍马屁。二是清朝的野蛮统治,尤其是史无前例的残酷的文字狱打断了民间文人的脊梁,敢于直言的人基本灭绝。
稍微清高一点的人,只好在家钻研故纸堆,研究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或者某个字在春秋战国时代怎么读之类的学问。而投身官场的人则只能被迫做一个马屁精。
最简单的例子:明朝的内阁有驳回圣旨的权力,而清朝的军机处则只能跪着用笔记下皇帝的话然后照搬执行。
康熙其实是个比较平庸的皇帝,只能说,他赶上了好时候。
历朝历代,大乱之后就是大治,因为战乱之后人心思定,而且人口少了土地就多了,地主死了一大批,人人都能有田种,自然国家会有一段安定的时间。而且以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水平之高,只要有一段安定的时间,社会经济就能够迅速恢复到史书上的“盛世”。这段时间对统治者的要求就是一条:不要作死。
康熙登基的时候,恰恰就是这样的时期。更何况,此时南美洲的高产作物逐渐在国内得到推广,粮食亩产翻了好几倍(这并不夸张,例如,爱尔兰种植土豆以后,粮食亩产增加了十倍,导致爱尔兰的人口也随之增加了十倍。)大大延缓了土地兼并的周期。所以清朝能够获得一个比前朝都长的稳定期,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但是这个“盛世”是天上掉下来的,根本不算本事。
而且从康熙朝的一些重大事件来看,康熙的水平并不高:
一、鳌拜事件。
鳌拜并无造反的野心,否则不会傻到被几个库部制服。他会在这种地方栽跟头说明他对康熙就没什么防备。一个要造反的权臣会对皇帝没有防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皇帝罢黜一个大臣居然不能使用正常程序,而要诉诸于阴谋与暴力,这简直就是耻辱。
二、三番。
吴三桂原本被削弱的很厉害,清廷曾经逼迫他率领自己的手下穿越缅北的原始丛林追杀明朝最后一个流亡的皇帝,和后来的中国远征军一样,吴三桂的精锐手下在原始丛林里损失惨重,此战他的最大倚仗关宁铁骑死去大半;由于他亲手勒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他也永远失去了“反清复明”的政治号召力。可以说,这一招绝户计基本已经消除了吴三桂造反的可能。
可是,康熙的极度无能却让吴三桂觉得造反有望成功,结果导致战火席卷半个中国。
三、贪腐。
一般来说,贪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朝开国的时候总归会是比较奋进和清廉的。可是康熙当政的时候,腐败极速蔓延,尤其是当年弓马娴熟的八旗,进关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就彻底的变成了混吃等死的寄生虫,已经完全不堪任用了。以至于镇压吴三桂的时候,只能依靠汉军(这里康熙必须感谢吴三桂的臭名声,不然康熙怎么敢派汉军去打吴三桂呢?)。
尤其是到了康熙的晚年,国家的贪腐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极少数的相对清廉和有操守的大臣也不得不参与贪污,以免被同僚孤立。
四、夺嫡。
康熙在对待自己的儿子们的问题上也有很大问题。他担心太子权力太大架空自己,因而纵容其他儿子培植私人力量与太子争夺储位,这就导致朝堂上出现所谓“九龙夺嫡”的乱局。大臣们一方面要应付各个皇子的拉拢,另一方面因为看不清将来的形势而不敢轻易投靠或拒绝哪一方,所以只好不断的揣摩康熙的心思。这就给康熙操纵大臣和玩弄权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是这样虽然让他能够稳固自己的统治,却让国家的政务乱作一团,各个皇子的势力相互倾轧,大臣相互结党营私,各个集团或者为了自保或者为了夺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故意克扣粮饷导致前方全军覆没,用几万大军的生命来破坏对手的政治根基。
其结果就是,到雍正登基的时候,国家朝政已经极度败坏。
总结一下:
康熙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水平,客观地说,在古代皇帝中可以混得上一个中游水平,仅此而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