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

2022-08-08 教育 104阅读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1、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2、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观,而学科课程则偏重认知取向的课程观。
3、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联系:
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学科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 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的特征等有 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