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小儿家长介绍生活中如何预防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最多见于小儿在感冒后会引起鼻腔粘膜扁桃体及鼻腔后方的腺样体水肿增大,压迫中耳与鼻腔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使其闭塞,时间长了会使小儿的中耳腔产生负压,鼓膜塌陷,中耳腔内产生渗出液,因咽鼓管阻塞,中耳液体排不出去,正常的声音传入受到障碍,就出现了传导性聋。如果长时间解决不了咽鼓管的阻塞,中耳的液体可变粘稠,甚至变成纤维化组织,造成鼓膜与中耳粘连,最终形成小儿永久性的听力障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上面讲过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咽鼓管被压迫闭塞造成的。这由于小儿的扁桃体肥大及咽扁桃体(又叫腺样体)肥大造成,这样的小儿主要症状是睡觉时打呼噜,严重可出现呼吸暂停。腺样体是鼻腔后上在鼻咽部的一个淋巴组织,出生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为增殖旺盛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小儿长期睡觉打鼾,造成的脑乏氧,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及发育,发育如果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就应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即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如有分泌性中耳炎需行鼓膜切开植入通气管将中耳液体引出以防粘连。待术后鼻咽阻塞解除创面修复后,咽鼓管通畅后,将中耳置管取出,将会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