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是从原始兽进化的呢?
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至今大约已有30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生存,在繁衍,在发展进化。不过,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种类比较起来,人类的发展进化有着显著的特点。人类既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以求生存,又要改变环境条件来使自己生存得更好。于是,人类的进化就出现了“双重标准”:一方面是体能的进化;另一方面是智能的进化,即创造工具,使用工具,来延伸或弥补自己体能的不足。人类学界目前认为,从最早的直立人到现代人的演化进程中,由于直立行走姿势的完善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人类的体质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似猿的原始特征逐渐消失,另一些与现代人相同的进步特征逐渐形成。根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和智人骨骼化石,特别是头骨化石的形态特征,与现代人的头骨特征相比,可以看出人类体质形态变化十分明显。根据专家从微观统计和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的晚期智人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至现代的一万年内,其体质形态的变化仍然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头部、面部水平尺寸继续趋于减小,整个头骨由粗壮变得较纤细,大脑的容积和身体出现了增大的趋势。上述人类演化进程中人类体质形态变化的事实表明,一万多年来,人类头部、面部尺寸大小仍然继续在变化,那么,现代人是否还在继续演化呢?人类学家认为,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两足直立行走姿势的确立是人类诞生的条件,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则是人与猿相区别的真正标志。古猿从树上生活转为营地生活,必须要适应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才能生存。直立行走的完善是与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同时又是体质演化的动力。直立行走,头由身体的前方移置于身体的顶端,原来项部一些担负牵引头部肌肉的机能减退。肌肉退化,头骨上肌肉附着嵴的发育减弱或消失,眉嵴也逐渐减弱,头骨的长度缩短,面部变为直立,眼睛视觉范围扩大,特别是手的解放,成为劳动器官,扩大了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范围,增加了大脑的信息来源,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反馈于手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手的动作变得更为灵巧,结构更为纤细,制造工具的技术也进步了。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由采集和狩猎变为农耕。因此,生产工具也随之革新,人们开始在粗糙的石器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加工——磨光。这种经过磨光带有刃口的工具,远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工具更为进步,称之为新石器。人们通过生产活动接触、感觉、记忆、思维、探索,推进石器文化向前发展。由此来看,石器成为人类最早播下的科学文化种子,它的进化绽放了铜器、铁器、机器、原子能等文明之花。科学家认为,人类最初智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对火的使用过程。科学家推测,原始人类对自然引起的火灾(如雷电引起火灾)茫然无知,既好奇又恐惧。当他们来到被自然火浩劫后的现场,看到了被烧烤得香喷喷的兽肉,开始尝试熟的食物,品尝熟食的滋味。其结果,必然激发他们的想像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探索,他们终于把火保存下来,并用来烧烤食物,从此摆脱生食而进入到熟食阶段。由于火的引用,丰富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营养,软化了食物,便于肠胃吸收,从而增强了人的体质,尤其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我国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的被烧的灰烬层和烧过的兽骨,是人类用火的最好证据之一。到了旧石器晚期的化石智人——文明的奠基者,才发明了人工取火。由于火的发明和运用,才会有新石器时代陶窑的发明和陶器工业的兴起,以及最后导致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和火箭等新型工业文化的问世。从远古时代简单粗糙的石器,到当代新型电脑的出现;从以树叶和兽皮制作的“衣服”,到当代五颜六色的时装;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当代宗教神学的诞生;从原始社会到当代信息社会的形成,这都充分闪耀出人类智慧的光芒。可以这样认为,随着智能的迅速进化,人类为自己创造了优厚的生存条件,却减弱了自身某些体能。比如,熟食和精美的食物,虽然增强了人类的体质,却使得现代人茹毛饮血的本领比起原始人类来差多了;高楼大厦和精美的服装,虽能帮助人们遮风避雨,却使现代人赤身露体抗御风寒或日晒雨淋的能力远不如自己的祖先。即使如此,我们还不能说人类已经不再进化了。人类同其他生物种一样,也受发生、发展、衰败直至灭亡这一普遍规律的约束。但人类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几百万年,远未到达开始衰败的阶段,更何况人类是一种智慧生物,是地球上惟一具有思维能力的生物。人类的智能进化应当是无限的。尽管智力与大脑的发育有直接关系,但它与大脑的体积变化无关。智力的高低是以知识和记忆来衡量,智力的发展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中。人脑的容量仅比猿脑的容量大4倍,但人类的聪明才智也许比猿要高千倍以上。因此,人类的进化还在继续,包括体能的演化和智能的演化,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