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时事政治调查问卷报告怎么写??

2020-09-17 教育 70阅读
一、调查目的:
不论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上,“90后”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群体之一。如今,这个群体已经离开了中学,投身大学;离开父母,投身集体;离开家庭,投身社会。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大学生政治学院调研部组织了关于新生入党意向的调研活动。这是一项关于新生入学与心理准备的调研活动,旨在了解新生及家长真实的想法,以便为服务新生做好准备。发掘和培养有长远眼光、出众能力和良好政治品德素养的精英学生。
二、调查和分析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针对2009级新生,在全校范围内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05份,调查女生86人,男生19人;北方同学34人,南方同学38人,上海同学33人。
三、问卷分析:
新生卷第一题、家长问卷第一题:
一、学生对于学习与就业的关注
半数以上的财大新生对自己的未来是非常关注的,并且这些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社会现象,做出自己的选择。其中,50.12%的女生和63.15%的男生是因为被财大在经济领域和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所吸引而报考财大的;其次是有36.04%的女生和26.32%的男生是因为了解到财大的就业优势而报考的。
二、男女生独立自主选择高校的差异
在选择报考财大过程中,女生因为听从父母意见的有3.48%,而男生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5.78%,由此可见,在所调查的人群中,相对以来父母和家庭的占少数,而男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反而要高于女生的依赖程度。
三、地域优势的分析
从男女上划分,女生中因为看重财大地理优势而报考财大的有10.46%,相比之下,男生考虑地理因素的占21.05%,
从地域划分,南方还有30.30%看重财大的地域优势,而北方学生只有17.5%的北方学生看重财大的地域优势,上海学生没有因为看重财大地域优势而报考财大。
对于地域优势要区分考虑。一方面其他各省份看重上海拥有经济、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
,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本地学生认为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但城际交通相对发达的因素。
四、地域差异的比较
北方学生相对更关注学业方面。南方省份有54.58%的学生更关注财大在经济领域的师资力量和氛围,上海56.75%的学生看重教学质量和氛围,而北方有60%的学生关注于此
可能是因为上海就业压力大,上海的学生相比其他省份学生更看重就业形势,南方学生有36.36%看重财大的就业优势,上海则有40.54%学生关注就业形势。
对此,华中师大招办主任孙永祥认为,考生专业选择上的这种“地区差异”,既与当地经济、文化和历史底蕴密不可分,也与考生所在地各行业的就业状况有关。
五、对于学生报考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希望学生们更加独立自主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多关心时事政治,用自己的眼光品读未来的发展。志愿填报专家在《浙江日报》中指出:学生和家长还要多了解当今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要只盯着热门专业,要尽可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理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到专业机构做一份职业倾向测量。另外,要充分了解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主干课程、就业前景,切忌望文生义想当然,或是道听途说,盲目跟风。
六、家长的担忧
南方省份的家长问卷中,北方省份家长中56.35%的学生家长关注教学方面,上海的家长相对更关注就业形势而非教学质量,有43.75%的学生家长看重教学,而北方家长更关注学习氛围,上海家长更关注将来的就业形势。
五、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北方有21.05%的家长完全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上海有25%的上海家长支持孩子独立自主选择南方有31.25%的学生家长完全尊重学生的选择。从中体现出南方家长相对开放,比较支持孩子独立自主选择。
而关于听从父母意见来说,南北方省份更加依赖父母,而上海学生更加独立一些。北方省份学生听从父母决定的占到了10%,而上海,只有2.7%学生听从父母意见。
七、给家长的一些寄语
山西省招考中心杨怀珠老师说,填报志愿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考生与父母的关系,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父母还不愿撒手,有的甚至是在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应该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克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倾向,特别要避免把自己青年时代未竟的理想不加分析地强加在下一代身上。同时,家长还应该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在校学习情况,在年级中的排列位次,在群体中的性格特征,是属于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今后适合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展。希望家长们学会和孩子沟通,让学生自己学会通观各方面,权衡利弊。家长在学生选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辅助和参考的角色。
新生卷第2题、家长问卷第2题:

一、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专业优势和发展前途,而不是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个人兴趣。
选择“就业前景好,有发展前途”和“国家经济形势好”的各有约40%,而选择因为财经专业易于学习而选择财经类专业的人几乎没有,选择因兴趣而选择专业的只有23.8%。说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的是就业和以后的发展而不会去担忧学习难易程度。可见,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
二、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就业前景
因财经专业就业前景好,有发展前途而选择这个专业的男生有68%,而女生只有41%。说明男生更看重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途。
建议女生也早些开始为自己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考虑。
三、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子女对专业感兴趣
有65%的家长认为子女对专业很感兴趣,有24%的家长认为子女对专业一般感兴趣。说明家长大都愿意子女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仍有不感兴趣就选择专业的人。
建议继续加强招生时对专业的介绍,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投报兴趣。加强对家长的专业介绍。同时也要关注并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引导他们发现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或帮助他们转专业。
在对专业感兴趣的程度上,北方71%的概率明显大于南方的59%和上海的63%,可见北方人选专业时更注重个人兴趣。而专家指出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所以南方人因向北方人一样更关注个人兴趣,这样就能增强动机,掌握主动。
新生卷第3题、家长问卷第3、4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也的不断增加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予一人。这也就使得父母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父母到底对孩子有什么不放心和期待呢。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问题的呢。我下面的调研报告分析将为之提供一点参考。
一、父母亲认为对孩子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有50%的家长认为在大学里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33.3%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还有16.7%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在未来求职中所需的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有关专家也指出:大学生活应该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打牢基础的能力。可见这三种能力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培养的能力是多种的,也应该是全面透彻的。
二、父母的忧虑
有53.7%的家长最怕年轻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能以清醒的头脑去明辨,而且怕大学里宽松的环境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自觉。有38.2%的家长担心孩子没有足够的自立自强能力而使他的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而剩余的较少的8.1%的家长担心大一新生会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出现问题。(专家指出: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看来家长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大学四年中走出一条正确的路,而对他们在大学里的交际沟通能力担心较少。

三、大一新生对自己的期望所在
作为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有48.5%觉得首要的是要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理性思维和全球性的眼光,其中部分认为在此之余要广泛阅读书籍、参加各种培训并考证,还有部分认为阅读书籍和体育锻炼同样重要。还有26.9%的认为首要的是要结交尽可能多的朋友,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另外24.6%的认为首要的是要参加学生机构或社团、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其次是培养素质和阅读书籍。普遍认为体育必不可少,兼职可有可无。

四、学生与家长的观念差异
与学生考虑的问题想比,家长考虑的问题跟为细节化、全面化。家长的考虑范围大到社会层面,小到生活的细节,而学生只是从自身角度去考虑未来的发展。可见没有太多社会经历的我们思想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够深入,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要我们自己去面对的生活中要仔细的分析问题,考虑要周到。
新生卷第4题、家长问卷第5题
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们,已经长大,他们所要面临的有很多很多,他们需要承担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了解时政也成了当代青年人所必备的品质。下面是对大学生关心时政的一些调查结果,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对经济和时政新闻的关心程度:
本项调查是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平时在家浏览经济和时政新闻的情况的。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来自南方的有30%,来自上海的有30%,来自北方的有40%。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每天都看时政经济新闻的学生在南方中有22%,在上海有18%,在北方中有22%一个礼拜至少看一次的学生在南方中有45%,在上海有40%在北方有45%,这一部分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少,几乎一个月看几次的学生在南方中有15%在上海有20%在北方有9%,南北差异略大。几乎不关心的学生南方中有9%,上海有2%,北方有12%。而不清楚孩子浏览经济和时政新闻情况的家长在南方中有9%,在上海有20%,在北方中有12%。
可见,接近半数的学生每个礼拜至少浏览一次经济和时政新闻,对时政和经济还是比较关心。一部分学生很频繁地了解时政和经济,对其关心程度较高。而有少部分学生很少或不关心时政经济缺乏对时政和经济发展的兴趣。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家长都能了解孩子平时在家的情况,而有少部分家长不够了解。从南北方的差异来看,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南方(包括上海)比北方的学生更关心时政和经济。
基于调查结果,建议大家能够更多的了解经济和时政新闻,这对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很有帮助,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很有用。同时,也建议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培养孩子对时政和经济的兴趣,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和各类时事政治的渠道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基本为1:4。女生中选择通过电视了解时政的占36%,男生中选择电视的占35%,其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女生中选择通过报纸或平面媒体了解时政的占25%,男生中选择该选项的占22%,女生略多于男生。女生中选择通过网络了解时政的占34%,男生中选择网络占43%。女生中选择通过从家长和同学那听闻来了解时政的占5%,而在接受调查的男生中则没有通过家长和同学来了解时政的。
可见,电视和网络是当今社会传递时政新闻等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平面媒体的使用率略低。此外,平时学生与家长和同学之间谈论时政新闻时较少。另外,通过对男女生的比较,男生使用网络来了解时政比女生更多些。
从调查结果来看建议大家在平时交谈时,多讨论一些有关国家大事和各类时事政治的内容,这样可以互相交流信息,有助于更多的了解时政,关注社会发展。

新生卷第5、6题、家长问卷第6题
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以财经方面专业见长的学校,但是现实社会中,经济金融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优秀的财经类人才绝不会把经济金融与当代政治情况孤立的看待。为了更好的了解09级上海财大学子们对政治及时事的态度,大学生政治学院调研部组织了我们这次调研活动。
一、学生对于政治与经济的关注
总的来说,97%的财大学子都认为政治与经济是有联系的,大多都能够做到不孤立的看待政治和经济问题,这点反映出财大学子整体具备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素养。根据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有多方面论述,就其基本原理主要是这样几点:其一,经济是基础,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二,政治相对独立,但归根到底是为经济服务的;其三,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其四,政治对于经济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其五,政治反作用 于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男女生对于政治与经济间联系程度的差异
80%的女生认为政治与经济有紧密联系,相比而言,只有58.6%的男生认为有紧密联系。可见女生相比男生,更愿意把政治与经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男生需要在学好经济基础课程的同时,应该努力结合时事政治,方可学以致用,更好的把握经济规律。
三、学生对于政治与自身生活的态度
40.6%的女生和36.8%的男生认为与自身有紧密联系。另外有58%的女生和男生认为政治与自己有一些联系。总体而言,认为自身生活与政治有联系的同学占到了98%。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的差异几乎不存在。比较中国调查网对中国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59.2%学生关心时事政治,40.7%的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的。这与财大学子的数据相差甚远。可见在财大,学生们是对政治生活还是很关心的。这点正体现了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匡时”的校训.

四、家长们对于子女是否需要具备政治素养的意见
91.3%南方和上海家长认为很重要,93.5%的北方家长也认为很重要。可见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地域差异,各地家长几乎一致认为子女虽然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但是了解时事政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新生卷第7、8、9题、家长问卷第7、8、9题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在大学中入党的;一小部分不愿在大学中入党;而剩下的一部分同学还处于不了解自己何去何从,甚至听从父母安排的阶段。
结合调研部设计的由此问题拓展出的问题,如家长的态度、为何入党或不入党等,我对上述情况做出如下分析:
一、关于赞成孩子入党的家长和愿意入党的同学的想法的分析
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对孩子入党抱有赞成的态度,其中的绝大部分认为“入党很重要”,主要原因为 “看重共产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孩子上进”。愿意入党的同学的主要原因包括:“感觉比较光荣,是积极进取的一种象征”、“ 有利于督促自己以身作则,提高各方面素质”与“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提高思想深度”。这反映出我党的先进性仍然保持在时代前列,能够吸引国家的新生力量;也表现出我校新生在政治上、思想上、素质上要求积极进步的喜人态势。这对我校党团组织日后开展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二、关于功利性入党的想法的分析
仍有一部分同学和家长对入党抱有“有利于子女未来的职业发展”、“ 对未来求职或报考公务员有所帮助”甚至是“能够获得一些实惠或优先权”的功利原因。超过半数的不愿入党的同学也是持有“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的观点。“功利性入党”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也是无法避免的。年轻的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更何况是新生,很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把入党作为谋取利益的途径,加之就业过程中学生党员优势明显的客观事实,使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产生功利化的倾向,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三、针对功利性入党的想法的建议
对此,专家提出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与入党动机的积极引导,使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尚未加入组织之前,就能对共产党员在社会上的真实价值和实际作用有一个提前了解。这对于端正新生入党动机、认清党员使命是有帮助的。
四、关于不赞成孩子入党的家长和不愿意入党的同学的想法的分析与建议
在目前不想入党的同学与不支持孩子入党的家长中,大部分人认为入党“耽误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和“学生入党比较难,还太早”。这种现象反映出新生还是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的任务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入党是积极先进的、是大家都在努力争取的。对于此,专家建议学校应该开展更多的关于入党与党员先进性的讲座,激励这部分同学知难而上,积极入党。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家长“遵循子女意愿,不强迫”与小部分新生“对共产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认同”和“观念上的否定和不支持”的现象。我认为这是不应遭到批评的,反而正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加深,民主思想与自由意识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在“90后”这个年轻的群体身上尤为体现;这也表现出新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与不盲从的精神。这是对于我们的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鼓励这些同学多多参与党团活动,让他们了解认识到我党的先进性,认识到目前的党内某些不良状况只是小部分的、暂时性的,逐步扭转他们对我党的不良想法。这对我们的党团建设是有益的。

新生卷第10题
与中学相比,大学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除了学习同学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下是对同学们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提高自己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和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来提高个人能力
选择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提高个人能力的比例为56.2%,其中男生比例52.6%女生57%,南方为54.5%北方57.5%上海58%。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载体,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社区建设、扫除文盲等活动。可以帮助社会的群体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 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
选择希望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的为51.4%其中女生54.7%男生36.8%,南方48.5%北方57.5%上海41.9%。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我们预先踏足社会,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
二、同学们和优秀学长交流、参加名师讲座专家培训也比较感兴趣
有33%的同学选择与优秀学长交流互动,其中女生有34.9%男生为26.3%,南方33.3%北方37.5%上海41.9%。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学子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新同学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更快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与学长学姐们的互动交流,更让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有25.7%的同学选择参加名师专家培训。其中男生31.6%女生24.4%,南方27.3,北方25%,上海29%。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讲座则是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指导性讲座能给大学生以切实的人生指导,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术性讲座是大学生开阔知识视野,发掘学术兴趣和增强学术功底的第二通道,并能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这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同学们对参加专门培训活动和时事辩论征文活动兴趣不大
19%的同学选择参加专门培训,其中男生15.8%,女生20%,南方21.2%,北方15%,上海16.1%。
13.3%同学选择参加学术辩论和征文活动,其中女生17.4%,男生10.5%,南方21.2%,北方17.5%,上海16.1%。
四、女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更强
希望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的为51.4%其中女生54.7%男生36.8%。初高中阶段,绝大多数女生表现得越来越有主见,常常会有意识地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领导、组织、沟通能力,而这时候的男生,大多还充满童真,游戏机房还是很多男生不二的选择。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各种才艺训练上,女生得到的机会一点也不比男生少,而由于女生的勤奋,综合素质上女生反而会高于男生

四、总结
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们,已经长大,他们所要面临的有很多很多,他们需要承担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了解时政也成了当代青年人所必备的品质.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活动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同学们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下属的大学生政治学院,正是适应这一趋势和要求不仅能为财大学子提供理论知识,更能紧跟当下时事政治,帮助学生了解政治,并且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以上是对大学生与时政的一些调查结果,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真诚希望您的采纳和好评哦!!
祝:学习进步哦!!
*^_^* *^_^*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