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经济转型中大力发展新实体经济

2020-09-06 综合 79阅读
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带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2014年,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把沿长江经济带、西南中南腹地、东北西北地区培育成我国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支撑带,制定差别化政策,打造区域发展新亮点。一、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特色发展工程进一步细化实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快完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和水利“短板”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能源、矿产资源和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继续实施科技助推西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加强跨区域规划的协调实施,继续加快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发展。规范推进重庆两江、甘肃兰州、陕西西咸、贵州贵安等新区建设。优化西部地区城镇布局,开展小城镇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祁连山、武陵山等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二、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加快“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和推动重点地区发展。继续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落实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使中部逐渐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区。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推动汽车、大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扎实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安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继续推进太原城市圈、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工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垦区危房改造。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三、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结合金融体制改革,探讨金融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新途径。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东北振兴重大创新工程,深入开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引领行动计划。出台并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指导意见,做好搬迁改造试点。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支持力度,落实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继续推进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和垦区改革,推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组织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推进跨省区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促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互动发展。四、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向东部地区扩大制度供给,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和先行先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功能区建设。以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完善便捷运输和信息交流,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市场环境。扩大上海自贸区示范带头效应,创新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建立联合整治机制,推进长三角生态环保一体化。经过10年的合作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区域合作平台。继续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挥前海、南沙、横琴、平潭等重大合作平台先行先试作用,推动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台合作。依托湘南、桂东、赣南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跨省区的产业转移。加快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制定实施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布局、生态环护等重大问题。由北京牵头,并纳入山西和内蒙古,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五、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尽快制定并实施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发展规划,统筹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形成高等级航道系统,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研究建设沿江高速铁路和连通重点经济区、中心城市、主要港口的高速公路网络。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逐步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建设沿江、沿河、环湖水资源保护带,实施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六、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促进沿海沿边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建设沿边省区中心城市连接边境口岸、通往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走廊。进一步推进我国与中亚四国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人民币在与中亚各国结算中的运用,扩大双向投资,在条件成熟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提升双边经济技术合作水平。推动新疆与对方国家毗邻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积极推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运营。依托重点经济区,着力打造重庆、成都、西安、南宁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升云南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通道功能和窗口作用,推进孟中印缅、中老泰、中越等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落实《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加强中俄地区合作,完善中俄地区合作机制,扩大地区合作范围,继续推进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和黑瞎子岛开放开发。七、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落实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编制并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振兴发展规划。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支持甘肃临夏、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特困民族自治州发展。促进以工代赈、易地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实施支援新疆、西藏、青海、贵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及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对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区工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