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研究民俗学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多年来在乌丙安教授的带领下,取得累累硕果。辽宁大学民俗学现有专人任职导师5名,分别是周福岩、江帆、王巍、吉国秀、隋丽。
乌丙安,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笔名乌克,1929年11月3日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祖籍喀喇沁,蒙古族人。作为世界级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和《日本家族和北方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为中国与国际民俗学事业和民俗学专业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
辽宁大学民俗学导师──周福岩教授
周福岩,男,1970年5月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乌丙安教授。199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民俗学博士学位,师从钟敬文教授。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教授, 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获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民间传承与大众传播的文化比较、口承文艺美学与民众社会意识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辽宁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俗与日常生活──关于民俗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1998年以来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项目若干。现讲授中国民俗学、中国民俗学史、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当代西方社会人类学、当代西方社会哲学、符号学、民俗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硕士生及本科生课程。
2002年起连续评为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获辽宁大学首批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6年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著《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编著4部;于国家核心学术期刊《民俗研究》、《人文杂志》、《民族文学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社会科学辑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发表论文20余篇,成果在国内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辽宁大学民俗学导师──江帆教授
江帆,女,1952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东北区域民族与文化、生态人类学与民俗学、民间文学及传承人研究。其中,对著名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近十余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学术著作7部,田野采录作品集2部,参编民间文学教材2部。学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1995年被授予“辽宁文艺新星”称号,1999年被辽宁省命名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
主要著作有:《生态民俗学》、《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山林.人.文化--辽北山区生态民俗与可持续发展》、《民间口承叙事论》、《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合著)、《中国民族村寨调查——沈阳锡伯族新民村》(合著)等。
主要获奖有:《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01);《生态民俗学》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2004);论文《女性的民间信仰与变迁》获辽宁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9);论文《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一等奖(2005)。
辽宁大学民俗学导师——吉国秀教授
吉国秀,辽宁清原人。1993年7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1998年9月考入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2001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钟敬文先生和万建中教授学习民俗学。2004年6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教师。2012年9月,始任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区域民俗学;民俗学方法论反思。
著作:
1.《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2.《中国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二著者。
辽宁大学民俗学导师--隋丽副教授
隋丽,女,汉族,1974年出生,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教师,讲师。1993年考入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7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99年至2002年在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辽宁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08年获文艺学博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辽宁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任教,2011年调入民俗学教研室。
在学术研究方面,前期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专著1部:《现代性与生态审美》(学林出版社2009年出版),参编著作4部。代表性的论文有《中国现代文学生态主题的演进与变迁》(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3期);《生态审美视域中“征服主题”的差异》(辽宁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东方意象生态视角的审美特质》(辽宁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女性文学女儿化审美心态的对抗与突围》(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