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皇帝的字体

2022-04-03 综合 134阅读
清代皇帝先后有30颗玉玺,每一个的字都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

1、大清受命之宝,边长14.5厘米,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统,制度规定其"以章皇序″,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
2、
皇帝奉天之宝,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制度规定其"以章奉若″,即表明清代统治是奉天命而行的。
3、
大清嗣天子宝,皇帝继承人之印,以表明效仿祖辈制度规定,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标准而行事。
4、皇帝之宝(满文)
,制度规定其"以布诏敕″,皇帝登基、传位、进士提名、大赦天下、颁布诏书等事皆钤此寳。
5、
皇帝之宝,以肃法驾,它是清代实际使用最多的一方御宝,皇帝颁诏,册封皇后等仪式多用之,以整治国家,使之有序。
6、
天子之宝,边长7.8厘米,皇帝之印,制度规定其"以祀百神″,祭祀庙宇神灵,撰写祭文后钤此寳。
7、
皇帝尊亲之宝,制度规定其"以荐徽号″,皇帝、皇后要有徽号,上徽号诏时要钤此寳。皇帝尊崇亲属之印,用来封赠皇族成员徽号等。
8、
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皇帝亲密亲王之印,向亲王颁旨时用,晋赏亲族时,钤此寳。
9、
皇帝行宝,制度规定其"以颁赏赉″,对有功之臣,皇帝在赏赐颁诏时,钤此寳。属皇帝公务用印。
10、皇帝信宝,以征戎伍,
皇帝征兵编制调兵时,钤此寳。皇帝凭证之印。
11、天子行宝,以册外蛮,
边长13.5厘米,皇帝册封少数民族首颌外藩时,钤此寳。皇帝公务用印。
12、天子信宝,以命殊方,皇帝凭证之印,给远方各国降旨时用
13、敬天勤民之宝,制度规定其"以饬觐吏″,用来告诫训示朝觐官员,督促臣子勤政爱民时,钤此寳。来京朝觐官员降旨时用。
14、制诰之宝,制度规定其"以论臣僚″,敕封五品以上官员,钤此寳。降旨之印,训示官员
15、敕命之宝,制度规定其"以钤诰敕″,皇帝对六品以下官员发布敕论,钤此寳。
16、垂训之宝,以扬国宪,边长13厘米,颁布向全国庶民宣扬国威、皇帝功德的论旨,钤此寳。用来宣传国家典章制度。
17、命德之宝,以奖忠良,奖励军功,加官晋爵之论,钤此寳,用以鼓励忠诚贤良。
18、钦文之玺,以重文教,皇帝颁发有关文化教育类文告时,钤此玺。尊崇文化之印。
19、表章经史之宝,表彰经史之印,皇帝表彰古书籍等时,钤此寳。以尊崇古代的训示。
20、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皇帝在各地巡视巡察疆土之印,钤此寳。皇帝外出巡察时随身用印。
21、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征讨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讨伐时用,边长15.3厘米,皇帝派军队征伐叛乱时,钤此寳。
22、制驭六师之宝,制度规定其"以整戎行″,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即钤此寳。发布军令时用。
23、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对外国使臣回书,对属国或少数民族政权回文时,即钤此寳。
24、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出文告,即钤此寳。诏告四方百姓时用。
25、广运之宝,以谨封识,凡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联等处,其上若用印,即钤此寳。以重视旌表纪念。
26、五德四福十全之宝,“十全”是乾隆帝自诩为享有历代帝王难具的五福四得之福因而是十全老人。
27、敬天勤民,反映三帝对“敬天勤民”玺的态度便是明显的一例。据记载,此宝玺一直存放在乾清官西暖阁内。
28、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同治皇帝继位,其生母懿贵妃和皇后钮钴禄氏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上徽号为“慈禧”,此后便以“慈禧皇太后”称之。
29、皇后之宝,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30、太上皇帝之宝,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后传帝位于嘉庆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谕令行“太上皇帝之宝”。四壁刻有乾隆御题诗。存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