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
中国精神涉及问题和范围相当广泛,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邓小平使用了大量的“精神”概念。
如,“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延安精神”;
“解放初期的精神”,“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埋头苦干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开拓的精神”,“主动创造精神”,“登山不止的精神”,“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创新精神”,等等。
我们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的方面:即共产主义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这就构成了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面。
在这五种精神中,共产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旗帜;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原创成果,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战胜一切敌人和一切困难的锐利武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贯穿红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力之源;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
扩展资料:
中国精神包含如下交织并相通的诸多方面:
1.刚柔相济、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中国精神包含着阳刚与阴柔两个层面。《易传》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中国精神的两大核心价值:和谐与中道
中国精神推崇“和谐”,表现为天人间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间的社会和谐、人与自我的人格和谐,也表现为民族与国家间的政治和谐,中国传统所信奉的正是和平主义,孔子的大同理想即表达了这一理念。
3.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精神
中国精神秉持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不承认绝对不变的实体,而是主张世界的生成变化,从宇宙万物到族群人伦,从自然系统到人的教化系统,从形上之道到形下之器物,从生命本体到社会文化及其解释,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并遵循运动变化的辩证法则。
4.共同的华夏认同及其卓越的包容性与涵摄力
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境内诸民族、地域文化以及宗教传统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