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关系成就及原因(时间)

2020-10-16 国际 315阅读
一.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宣布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从此结束了中华民国的历史,使它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按照国际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国人民政府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代表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但是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华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自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有利于中国的有利因素有二:① 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即: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席位越来越多,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加强。② 中国自成立以来,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且能够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所以第三世界国家积极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第一次超过美国反对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正在走向破产;美国扶持台湾国民党政府,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政策正在趋于瓦解。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成为历史的必然。
2. 过程
联合国成立之初仅有51个会员国,基本上听命于美国的操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亚非新独立的国家进入联合国,到20世纪70年代,它们成为联合国中的重要力量。面对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毛泽东指出,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20世纪到70年代,联合国内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抛出“双重代表权”的方案。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参加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中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成为会议的焦点。在经过长达一周的辩论以后,10月25日晚,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两阿”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联大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一提案的通过使得美国和日本提出的所谓“中国大陆和台湾国民党‘双重代表权’提案”,还没来得及表决就成了废案,成为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美国在联合国“最惨重的失败”。
3. 意义
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第三、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宣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

二.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 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背景
① 美国的因素:苏联成为中美共同的敌人,这是中美双方能够走到一起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引用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段谈话“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而且美国在中国建国以来的封锁和孤立政策已经破产,它必须改变政策;在6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要实行战略收缩;
② 中国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意识形态分歧,演变为国家利益冲突。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苏联成为中美双方共同的威胁;如果能够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很重要;这些年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要想适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需要改善中美关系。
2. 过程:
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不同渠道频频向中国领导人挥动“橄榄枝”。1970年9月27日,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面对美国方面的政治动向,中国领导人积极回应。1970年12月,毛泽东接见斯诺,他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1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决策,周恩来精心导演了一幕震动世界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这在中美关系沉重的车轮上巧妙而又有力地向前推了一把。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随后,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公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抛出“双重代表权”问题。在1972年2月,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做出要在台湾逐步减少武器供应和军事援助的承诺,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从此中美正式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自此,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关系完全步入正常化。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今天,台湾问题仍然是阻碍双方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至今中美关系时而波涛起伏,时而阴雨见晴,皆与台湾问题有关,更确切地说,都与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密切相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也是中美关系远近亲疏的决定性因素。

三. 中日关系的改善
1. 原因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震动力度最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下,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 过程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经过四次会谈,两国正式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于1972年秋天,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结束了近百年来存在于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为两国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3. 中美、中日建交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成就,揭开了中国外交新的一页,使中国开始促进了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有1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长达20多年的铁门终于被打开了。
本课小结: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出现重大转折,主要有三大成就: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与中日关系的改善。这些成就取得一方面表明美国孤立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具体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止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工开拓了新局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