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1 引钱塘江水,解长江三角洲之渴
如上所述,每年从钱塘江口入海的淡水约380×108m3,按正常水位计算,“杭州湾生态大水库”可蓄水约400×108m3。因此,水库建成后,在保持杭州湾正常水位的情况下,每年还可以从杭州湾大水库向水资源紧缺、水质恶化的浙北、苏南、上海和宁绍平原调水(300~400)×108m3:向北可通过京杭运河,经太湖、太浦河而至黄浦江;向南可通过杭甬运河向宁绍平原引水,经萧山、绍兴,沟通曹娥江、姚江、甬江而至甬江口入海。这样,“杭州湾大水库”就与浙北、苏南、上海及浙东平原河网成为一个互连的水利枢纽系统,既可以对杭州湾库区水位进行调控,又能以动治静,以清释污,用源源不断的钱塘江水冲走运河、太湖、曹娥江、姚江、甬江之腥。同时,对“杭州湾大水库”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成为水质良好的生态水库,并对运河、曹娥江、姚江、甬江,乃至太湖等进行清淤、疏浚、护岸、截污,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禁止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湖)。实施这样一个巨大的全流域水土改造工程,不仅可以使浙北、上海、苏南及浙东平原多年积淀的水土污染得到基本清除,终止污水灌溉,还碧水绿洲,而且可以解决由于水体循环不畅一直困扰太湖流域的水体污染等重大问题,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将因此而受益。这样,不必再从新安江千岛湖水库修建引水工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杭嘉湖平原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也将极大地缓解苏南地区和上海市的用水困难。建设“杭州湾大水库”将与浙江正在实施的杭甬运河改造工程和即将启动的浙东引水工程形成良性互动(浙江于2002年启动的杭甬运河改造工程,投资25亿元,改造后的航道设计水深2.5m,航宽45m,全长252km,计划2010年全线竣工),这样不需从富春江水库引水,就可解决浙东平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以铺设管道将杭州湾大水库的淡水输送到舟山各主要岛屿,从根本上解决舟山岛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12.4.2.2 扼制地面沉降灾害
建造这样一座特大型水库非但不会对地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而且杭州湾大水库储存的巨量淡水将可能向杭州湾两侧地下渗透形成自然回灌,提升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环境,消除土壤渍害和咸水入侵。尤其是,在解除了生活和工业用水问题之后的杭嘉湖平原、苏南、上海和宁绍平原地区,可以停止开采地下水,从而有效扼制地面沉降,恢复良性生态环境。
12.4.2.3 永消潮患,添百里绿洲
钱塘江涌潮凶猛,观潮悲剧几乎年年发生,且潮区界距离长,对防潮、防洪和淡水资源利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正如原钱塘江海塘工程局总工程师汪胡桢先生所指出的“这个涌潮弊多利少。假使古代人民不在钱塘江两岸建筑了迤逦的海塘,则杭、嘉、湖、宁、绍平原当年已沦为海涂,哪里还有我们今天安居乐业的可能”。因此,消除潮患,实现“湖平、海宁”,是历代浙江人的共同愿望。建“杭州湾生态大水库”,增万顷平湖,两岸植树种草,成百里绿洲,也为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浙江的先贤们在设立“平湖”、“海宁”地名时憧憬的美好自然环境将成为现实。此外,即使就钱塘江观潮而言,就是不筑坝建水库,只要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芦潮港-洋山跨海大桥(长37km)以及正在筹划中的绍兴跨海大桥一旦建成,昔日的钱塘江涌潮也将难以再现。
至于杭州湾北岸的嘉兴乍浦港问题,即使不筑坝,只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乍浦也就仅仅成为众多商家的过境地,乍浦港目前的优势和作用将顿然消失。如果造拦海大坝,可以考虑在大坝外重新规划建设新的“乍浦港”。
也许有人会担心在建“杭州湾生态大水库”后,钱塘江口两岸原有的排涝工程将失效。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建“杭州湾生态大水库”不会对原有的排涝工程造成负面影响,因为通过杭州湾生态大水库可以对钱塘江两岸运河(京杭运河和杭甬运河)的水位进行调控,既可以在雨季洪水时通过大坝的泄水闸向海泄洪,也可以在旱季时,从杭州湾大水库向京杭运河和杭甬运河调水,从而解决运河在枯水期间的航运不畅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建“杭州湾大水库”,还应将其列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届时可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整个排涝工程进行重新规划,而不是拘泥于原有的排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