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对于忙碌的80后父母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亲子时光,其实是在购物中度过的。然而,不少父母带孩子购物时,往往只顾着自己“买买买”,殊不知带娃购物,是父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绝佳时机。
80**妈王,是一家外资银行的理财顾问。在王灿看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培养孩子“财商”的开始。所谓的消费观,则是孩子对日常消费的态度和看法。消费观的养成,需要孩子从日常生活消费中慢慢沉淀。对于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来说,相比一些收费昂贵的“财商”课程,带孩子购物不仅执行起来最简单,效果往往也更加出色。
通过购物,你可以教孩子什么?
按需购买,适度消费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本身并不是大款,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一个索求无度的‘消费贵族’。”作为一名理财顾问,王灿给孩子确立的第一条消费准则便是“按需购物,适度消费”。
“从乐乐3岁开始,我带她出去购物之前,都会引导她和我一起列购物清单。到了超市之后,我会和她按照所列清单选择商品。每买完一件商品,便将这件商品从购物清单中划掉。”王灿说,如今乐乐已经养成了列购物清单的好**惯,每次出门购物,都会提醒我们别忘了带“购物清单”。
王灿提醒,在和孩子一起列购物清单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差异。“在乐乐5岁的时候,她大致明白了米、肉、蔬菜和水果、奶粉、洗发水等,都属于生活必需品,而玩具、零食、红酒和饮料则属于非必需品。所以每次列清单时,她都会主动提出,我们先买必需品,如果有多余的钱再买别的。”王灿说,让孩子明白了“想要”和“需要”的区别之后,还要让孩子懂得,在购物时应该优先购买必需品,然后再购买非必需品。另外,既然是非必需品,如果预算不够便可以不买。
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不少父母都会在玩具区或者零食区,碰到“不买不走”,甚至耍赖嚎哭的孩子。对此,王灿的建议是,购物之前先约法三章。临行之前,先明确告知孩子“我们今天就买一件玩具或者一件零食,你能够自己挑选”。到了超市之后,一定要坚持原则,让孩子做出取舍。因为生活中的物质诱惑很多,必须从小学会计划用钱,克制消费。
年幼的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很容易出现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除了购物之前跟孩子约法三章,王灿还建议,待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为孩子设立相应的零花钱制度。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钱之后,父母带孩子外出购物时,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非必需品”建议让孩子自己买单。
王灿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一定要适度,年龄越小数额应该越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再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不仅应该相对固定,而且最好是每周给一次。带孩子购物之前,可以让孩子盘点一下自己的零花钱有多少,并引导孩子有选择性地使用零花钱买自己想要的同时又值得购买的东西。如果孩子想要买比较贵重的非必需品,父母不可轻易赞助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孩子明白“积少成多”道理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零花钱。
货比三家,精明消费
在带孩子购物的过程当中,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货比三家,精明消费”呢?王灿认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在程序上明白“比价”的重要性。“在超市购物时,应该提醒孩子留心所购商品的价格。如果是去菜市场买东西之前,则应该先询问价钱。另外,看到喜欢的东西不必急于购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再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所谓的货比三家,除了要比价格,还要比品质,必须要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既不刻意追求名牌,也不刻意追求廉价。消耗性的小物品,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如铅笔、作业本、书皮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入口的食品,则应该到正规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以保证饮食安全。另外,在购买物品时,尤其是食品时,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留意保质期。为了避免浪费,一些容易变质的生鲜物品,宁可少买也不宜多买。
当孩子年龄较大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对比不同渠道购买的商品价格。同一件商品,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网购的价格,往往是不一样的。此外,还应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卖场打折促销时,可以适当囤一些不容易过期的生活必需品。另外,大宗的商品,如果非必需,可以等到打折时再买。
特别提醒
家长应以身作则 勤俭持家
王灿特别提醒,培养孩子的消费观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经济宽裕,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出入豪华餐厅,购物时一掷千金,孩子很容易受此影响,出现物质至上、过度消费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因此,即使家庭经济很宽裕,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勤俭持家。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