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干IT的朋友,都说干IT特辛苦,赚钱多享受少。说的一点没错,这个朋友除了程序猿的头衔之外,还有另一个被我们冠以的头衔-拼命死干型程序猿。在工作上特别认真,不容许存在一点点失误和过错。当工作有突发时,能够何时何地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像个消防员火急火燎站到第一前线去处理各种问题,所以他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电脑”。最近他加班很多,经常回到家已经10点多,洗漱完毕已过11点。他向我抱怨和感慨“我已经厌恶了这种工作状态”“从我工作以来,工作一直是这种状态,何时是个头?”“我的团队成员对我非常依赖,我好像天生比较心软,做错了我会帮他们做,但次数多了我身心俱疲。”......
看着身旁疲惫爬满脸庞的朋友,我内心略有点心疼。一方面感慨高薪真心不是那么好拿,另一方面我的朋友在工作和生活区分上并不是做的很好。我们经常在职场、情商课程和书籍中看到一句话“工作和生活要学会分开”。但我以为人处于不同职场阶段,工作和生活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
我们最初从象牙塔走出来,带着一身自以为很扎实的理论知识走进社会、走入公司,原以为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番,却发现书本与现实有出入,这时我们把自己比作海绵,疯狂的吮吸着来自专业的历练、社会的教导,这个时候,我以为:工作和生活是绑定在一起的。
初出学校,各自一清二白,有的只有满腹理论,同班同学均在社会的统一起跑线上。三年中有的人选择一份简单、重复性工作,有的人选择不断折腾、不断换岗,而有的人选择在岗位上专注进取。实践是检验成果的最好良药。当三年到来之际,我们看到有的人岗位薪资不动,而有的人薪资涨了好几倍,职位连跳几级。职场三年是毕业后第一个分水岭,这是工作与生活有无绑定一起的差异。
我以为:自毕业起3年内,工作和生活是需要绑定一起。绑定意味着今后的差异、意味着未来能否加速奔跑的潜力。
工作到一定年限,时间转变成一种积累,我们开始游刃有余。因为熟练和专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不论大的小的、有关的无关的、上班的下班的各种工作事情扑面而来。此时我以为:工作和生活要分开。
工作需要我们表现专业、严谨的一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放飞自我、完全由内心做主。如果本末倒置,工作时我们表现出生活的随意态度,那是非常不专业的,也容易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毕竟工作是业务驱动、价值驱动,而不是随心所欲;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一丝不苟、锱铢必较的工作态度,生活变得荡然无味、索然无趣。我们倡导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生活的时候好好享受。
职场有个词“职场面具族”,指的是职场中不少人就像戴了面具一样,互相猜忌,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一边忙工作,一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勾心斗角,与领导虚与委蛇,心变得很累,轻则出现失眠、紧张和职业倦怠等现象,重则导致抑郁、焦虑和强迫等心理障碍。每个人都需要出口,工作和生活均需要专属的呼吸才能保持身心平衡。
除了身心俱疲外,工作和生活分开意味着更加高效。上班8小时,能够在上班时间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到休息及下班时间。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培养起优秀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即高效。或许你会说,高效有什么好的?简单的来说,当遇到超级工作量时,如果我们习惯高效,第一想到的不是先去做,而是先去思考、整理、排序,找出相同点、不同点,重要点、非重要点、紧急点、非紧急点,优先着手于重要且紧急项目,这样能够最大化避免工作延误和造成的负面影响。长远的说,当高效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会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而不太容易长时间纠结于如何抉择。
我以为:工作到一定年限,当我们成为工作中的专业小能手时,需要适时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一年又一年,增长我们的不仅是年纪还有工作经验。我们不再是多点多线的分散式奔波,开始逐渐聚焦于工作和家庭。我们需要依靠工作养活家庭,需要家庭予以工作后盾。逐渐的,工作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刻意而为之。并且,职场中高层力量不仅仅拘泥于处理工作问题,还要考虑人际关系、公司走向。如果我们依旧保持工作和生活分开,显然不合适也不应该。这对公司成长不利、对个人发展不利,最终会对家庭不利,辛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更完善的生活品质。
工作和生活分不分开,不是1+1=2这种绝对值,而是相对值。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职场阶段,我们都要酌情处理。
智慧的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