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 49

2023-05-23 综合 39阅读
课堂讨论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初中历史老师都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课堂讨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满堂灌现象的产生。历史老师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橘码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难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本文从以下几点,试模扒论有效组织初中历史课堂讨论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让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沉闷。学生在沉闷的教学环境中难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树立平等观念,用民主协商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养成质疑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不随意否定、批判学生的观点。教师应该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地用实例论证错误观点。
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课堂教学活动是单方活动,教师全程给学生教授历史知识,学生只听,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现有的课堂局面。学生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史料的理解也会不同。历史问题涉及范围广,史料众多,教师应允许课堂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持民主态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精心设置讨论话题
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历史课的讨论题应该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迎合学生兴趣。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要多元化、有意义。教师备课时精心设置讨论话题,可以使课堂讨论更有效地进行。
教师讨论话题的设计可以多元化。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为讨论话题,可以把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意义作为讨论话题;也可以将课本中的探究思考题作为讨论的话题。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依据课本内容提出:“英国社会有哪些社会阶层?哪几个是受新航路影响而出现的?讨论英国社会阶层与国王的关系。”教师针对这一章节还可以设计拓展讨论题,让学生讨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时候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出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己出题进行讨论,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黄海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事件本身或者是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设计话题。学生设计的话题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更能达到良好的讨论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的历史话题除了多元化之外,还要新颖。新颖的话题能带给学生挑战性,更能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讨论话题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很多教师在教《马关条约》时,从条约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入手,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话题比较常规,带动不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英国驻华大使的角度,讨论英国使者针对条约向国家提的建议。教师在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开拓了学生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在的历史课本,还有一些辅导书,对历史讨论的话题有完整的答案。现成的答案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应该熟悉课本和辅导书,掌握现成答案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看答案,自己搜集资料,对话题进行讨论。圆渣教师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依据史料,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历史讨论话题本身具有开放性、争议性的特点,若是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给学生适当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依据课本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收集史料才能讨论的话题,像“作为爱国者,你会给清帝提出什么样的强国政治建议”、“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怎样做才会赢得胜利”、“站在清帝的位置,思考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陲哪个更适合成为防御重心”等等。这些话题需要学生收集史料整理分析后才会有自己的观点,讨论这一类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些都有利于课堂讨论的有效进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