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不是什么人性的“照妖镜”,相反,是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问题的“反光镜”。在大谈特谈人的素质之前,应该首先看看基础保障到底有没有。
共享单车遭破坏,除了国民素质,基础保障也很重要。
一出现看起来不道德的现象,很多人就容易把板子打在国民素质和规则意识身上。而严厉的处罚,看起来是最有效的让大家一起来遵守规则的做法。所以,北京两名护士因为对共享单车上锁被拘留5天,济南小贩因为叠放自行车被行政拘留。看起来,非常有严厉打击典型,震慑大家的样子。
护士的事情,由于没有详细的报道,暂不点评。而济南这起事件非常值得剖析一下。根据齐鲁网的报道,叠放自行车的老李是因为停放的十几辆自行车严重影响了他摆摊,才做出这样的举动。一位了解内情的女士说,“很多人急着坐公交把车扔下就不管了,我和老李经常把单车挪到旁边的停车点,昨天我要是在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到底应该先考虑城市空间管理者和单车公司的责任,还是怪老李一个人,用寻衅滋事为由给他一个行政拘留的处罚呢?答案很清楚。而处罚完了老李,缺乏规划和管理,公共空间的共享单车摆放依然很难有序起来。乱象还是乱象。
事实上,两种模式一点都不冲突,反而可以合二为一。杭州由于开展得早,并且还对外输出模式赚钱,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不用花财政的钱的。可其他城市做不到。然而,如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共服务问题。
另一方面,商业公司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公共空间规划等支持。而利用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商业公司能够在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分析出最优的单车空间分配和规划。两者本身是非常契合的。政府配合良好的公共空间规划,而共享单车公司则做好公共服务,这样才是双赢的手段。而后才是监管乃至法律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