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2020-10-30 综合 333阅读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三大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在“清华三农论坛2016”演讲中指出,中国农业农村当前面临三大问题: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农业补贴收储制度亟需完善。

目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较大,农业竞争力不足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际粮价大幅度下跌、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导致的海运价格暴跌。新一轮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粮农的补贴办法及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要同时达到抑制玉米替代品进口的任意增长,不再增加库存,活跃各类市场主体,不让农民吃亏的四大目标。

土地产权和农产品价格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是农村改革的当务之急。玉米作为中国最大的收购粮食品种,面临库存积压严重、加工企业惨淡经营、国内外差价拉大、临时收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低的问题。需进一步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同时对玉米种植者给予补贴。

中国土地不多,农民数量很多,在农村,承包土地的农户有2.3亿户,平均农户承包的土地大概也就是半公顷左右,所以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农业,尽管在农民流动、土地流转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土地进入了流转,使得一部分农民能够扩大经营规模,但是总的来说,农业的经营规模是非常细小的,这样也就造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比较高。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价格。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国外的价格在下跌,但是在2014年以前,中国国内粮食主要品种的价格却在上涨,这就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国内的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之后,就容易导致国外的粮食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当然这对于中国农业的稳定增产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这就是农业生产上和主要农产品供求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是农民增收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主要是目前农产品价格大多在跌,农业增产、农民靠农业增收的难度大;同时建筑业和制造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外出务工劳动力呈减少态势。需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托管,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等拉长农业产业链与农产品供应链。

近年来,一部分农产品国内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的趋势,依靠增产、依靠比较好的价格来获得增收,这个方式现在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另外,这几年农民来自外出工资性收入增长比较快,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工资性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大概要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3%。相反,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去年只有39.4%,这是第一次出现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额,超过了家庭经营的收入。

在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背景下,非农业能给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来说也不像以前增长得那么快,在一定程度上大家也能看到,去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方面进入了新世纪以来最慢的一次,增长只有0.4%,也就是说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只增长六十几万人,和世纪之交时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人的态势相比,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所以,面对农民增收这两个主要的动因都在减弱的背景下,下一步怎么去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我们必须破解的第二大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更多的具备条件已经在城市长期居住和稳定就业的这部分农民工在城镇落户,这样实际上就可以不仅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而且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消费性的支出,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国务院前些日子已经在研究。

2,在农业经营方式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更多地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农业的效益。

3,政府要助力农民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大规模地推广先进适用的良种和各种各样的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效率。

4,要在农村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仅卖农产品,而且让农民能够通过介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这样一个产业链条,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的价值链,让农民从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5,在进行的一系列农产品价格体制的改革中,注意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通过其它的补贴方式,来保证农民的合理收益。

6,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的均等化步伐,包括医疗、教育、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大家已经看到,这些年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去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脱贫工作已到攻坚阶段,确保实现国家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仍有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从客观情况看,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贫困人口依然庞大。按现行贫困标准,2014年底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贫困发生率7.2%。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的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另外一句是脱贫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尚未脱贫的人口大多致贫原因复杂,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从工作层面看,面对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当前还存在认识跟不上、工作不适应的突出矛盾。一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方主要领导还没有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中央对省(区、市)的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部分省(区、市)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还不完善。三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够清晰。不少地方还停留在“大水漫灌”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上,一些地方表面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但实际上还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四是投入力度还不够。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不相适应,财政扶持投入渠道分散,未形成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就能更加巩固。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业部):http://www.farmer.com.cn/jjpd/hyyw/201601/t20160114_1172253.htm

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412/c1008-26830472.html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8/c_1117292150.htm

全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1/06/content_1958323.htm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