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界关于“中日战争”的历史叙述
【作者】 金璐
作为影响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因素之一,日本教育界的历史认识一直是舆论所关注的焦点。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构建和传承的。而历史教科书则提供着官方的国家叙事。通过这一载体,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对待某段历史的态度。本论文以“中日战争”为焦点,通过整理90年代后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对这一段史实的叙述,以期于看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的战争观的变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对战前及战中所推行的军国主义历史教育进行了反思。但因国际局势以及日本保守派的影响,这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1982年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的历史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山川出版社作为日本的权威出版机构,其发行量一直位居上位。本论文以山川出版社所出版的《详说日本史》为研究对象,将“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做为主题,从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叙述变迁,分析近20年来日本教育界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战前和战后的历史教育虽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仍有一定的关联性。二、历史教科书问题日益国际化。三、日本教育界对战争责任的反省并不充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虽然对历史教育进行了反思和改革,但从近20年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上看,本国视角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对受害国的描述是主观且片面的。这表明日本教育界并没有对战争责任进行彻底的反思。)
日本人一般习惯从自己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的经历中理解战争,即站在“被害”的立场上认识战争,而很少意识到战争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性质,即缺乏“加害”的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惨痛的灾难。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投降日,日本官方从来不称这一天为投降日,一般只是称“终战纪念日”,有时称“追悼战没者,祈望和平日”。这里表现的心态是缺乏对历史反省的诚意,是对战争责任的推脱。
南京大屠杀被称为南京事件,8月15日对于日本人非常重要为的是悼念牺牲的日本人,靖国神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