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要求较强的实践性,良好的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旅游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强化学生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适应性、实用性,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提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学科针对性,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对于国家、地区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被更加看好。与此同时,旅游相关行业的就业却表现出以下情形: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很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宁愿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其他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于专门进行过旅游专业学习的学生并未给予特别青睐或提供衫蚂更多发展机会,造成旅游企业工作的学生对于工作单位忠诚度较低,员工流失率很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整个旅游相关行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认同度低,学生在实践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或慎埋现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与现实工作需求之间发生的严重脱节。 作为专业教学单位必须认清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教学重心,加强学校教学实践内容与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相互匹配,增强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旅游行业工作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考虑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更要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 1、具备善于与不同个体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 旅孝数游相关工作需要员工面对面为不同类型客人提供基础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旅游者具有不同的种族、国籍、文化、教育及个性,因此,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要求和标准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与不同客人有效交流沟通、理解领悟的基本技能,能够处理不同性格和特质个体的不同问题。同时,员工还需要具备在整个旅游相关产业链条中积极沟通交往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 2、流利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语言的规范化应用 由于旅游相关工作具有服务性、交流性的基本特点,因此,旅游从业者具备流利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适应工作内容的基本能力之一。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中文语言的准确标准表达、应用外语与客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甚至需要在不同地域需要掌握基本的当地方言,另外旅游从业者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规范化应用职业语言。比如,同样在饭店工作,不同职能部门需要使用的职业语言有所区别。不同岗位在与旅游者的服务交际中职业语言的表达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做到快速、规范、灵活地使用职业语言。 3、主动观察学习,灵活应对问题的能力 旅游相关工作针对新从业者都会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期。这段期间新从业者的培训与成长通常采用工作模块培训与部分工作环节实践培训等方式,增强新从业者对于工作环境的熟悉和业务技巧的熟练掌握。现实中光靠以上方式所学内容远远不足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仍然需要员工根据自身的不足在工作岗位上细心观察学习他人经验,能够虚心求教,在工作时间之外不断学习充电。其次,旅游行业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内容外,往往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意外情形。作为从业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让客人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投诉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评价。作为旅游从业者应该努力培养处理问题时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在工作实践中加强灵活应对问题的本领。 4、健康自信的仪容仪表,标准稳重的肢体表达 健康、自信、优雅的员工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和评价。旅游相关工作对于从业者的仪容仪表具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从业者在客我交往中表现出规范的肢体语言和仪容仪表,胜任不同岗位工作中接人待物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旅游从业者应掌握一定的仪表化妆技巧与规范标准化的服务礼仪,能够在职业交际中凸显职业的规范性和行业交际素质。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1、教学课程设置涉及学科面广,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相关学科面较广的学科。学生课程包括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地理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与旅游专业的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各学校都会依托自身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通常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素质课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外语、高数、政治理论等全校通识课程的掌握,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比如,旅行社与导游方向、酒店服务管理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向等。专业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旅游美学、旅游礼仪、旅游文化感悟方面的素养。宽而广的学科涉及面,优点是能够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缺点是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无法突出旅游管理实践性较强的能力培养。 2、课程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化较强 现有旅游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都为课堂教学,专业类课程只重视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而实践教学的模式往往根据实际教学情形的不同而设置,一般来说都是根据不同课程适当安排课外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领悟。比如,导游业务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语言组织和表达、导游技巧及应对突发情境的处理。景区管理课程一般安排学生作为讲解主体的校园导游讲解、周边景点的导游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析。 3、设置专门实践锻炼环节,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的设置,根据教学进度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三或者大四进行三个月左右的旅游行业的实践锻炼,这一教学实践的初衷是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进入实习岗位实践,让学生能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对员工素质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所学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自身不足。但是,目前情况下,实习实践环节的滞后性和内容的单一性对于实践性和变化性都较强的旅游行业而言不利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利于学生在实习中锻炼实践技能。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旅游相关行业是一个动态性非常强的行业,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模式相关的旅游产业模式、旅游行业要求都不同。但长期以来,学校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依托于制定和完成教学培养计划,对于现实旅游行业的了解和行业发展情况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跟进,旅游教学部门与相关旅游行业的紧密联系较少,导致教学部门缺少对旅游行业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实践和工作学生情况的有效总结和改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落差。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旅游行业虽然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但因为旅游专业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不足而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旅游专业学生参与旅游行业实践锻炼后,由于自我认可度低、缺乏归属感等原因,部分学生放弃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特殊现状,学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不能胜任旅游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能够胜任旅游相关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学生往往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的,凸显了目前旅游管理教学与旅游行业市场需要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