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单手低手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最基本的投篮方式,更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进攻队员在快速移动中超越防守队员获得快攻或突破成功后常用的一种投篮方式,因稳定性强、命中率高,所以,在比赛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本人从事篮球教学和校队训练已有十多年, 在教学和训练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巧和方法。 现针对学生在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时易犯的错误,做简要的概述和分析(以右手投篮为例)。
一、运球时应用的技术是高运球
球的落点在运球臂的前方,即身体的侧前方(若运球时在身体正前方,会造成脚踢球现象);球反弹的高度在腰间(便于起跳后拿球)。
在掌握行进间高运球后,通过运球比赛等方法,来提高运球速度和手控制球的能力。
二、三步上篮时跨出的步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
“一大”指跨出的第一步要大,即左脚用力蹬地,右腿积极提膝,向前跨出一大步,目的是为了摆脱防守者。初学者做原地三步上篮时,当拿球上步的同时,教练员可以在背后给他一个向前的推力即初速度,让其通过积极上步,来提高步伐。
“二小”指第二步稍小,即左脚接着上一小步,要求脚跟先着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起跳,为第三步高跳做准备,也避免起跳后身体前冲过大。
“三高跳”指腾空后,身体尽可能向上伸展,使球更接近篮圈。要求右腿屈膝向上抬起配合左脚起跳,通过提腿(右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自然放松垂直于地面)和举臂的协调配合,带动身体向上高跳,从而避免向前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做徒手练习,再结合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来掌握三步上篮的节奏。
三、跨步后,持球两臂要屈肘、摆臂
跨步是为了超越对手,起跳后架肘、摆臂(要求自然、协调)是为了防止对手靠近破坏球,从而达到保护好球的目的。
在练习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屈肘摆臂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运球时,通过无球手臂的自然屈肘摆臂,来防止防守者跟进;再如:当持球队员成死球时,若对方两名队员夹击,持球队员通过架肘摆臂,可避免防守者靠近,乘机可将球传出。只有反复做原地持球屈肘摆臂练习,有意识地应用到实战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屈肘摆臂的重要性。
四、举球时的路线应该是斜直线
举球时的路线应该是从第三步起跳开始,至最高点出手结束,它的路径是斜直线。即双手持球由身体左侧向右前上方高举(要求举臂和抬腿方向一致),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左手离球(球引到脸前附近),右手外翻(手心朝上),右臂侧肩继续向篮圈伸展,直到最高点出手。
五、掌握好球的出手点和拨球动作
当身体腾空到最高点时,就是球的出手点。球出手时,通过挺肘、抖腕、手指向上挑球(用力要柔和),食指、中指、无名指最后离球。球出手后,右腿自然下垂,双脚同时着地。
当达到出手点时,要求右手手心朝上,五指分开成半弧状,托住球的底部,并用拇指挡住球的后部,这样球就不会向后滚。若五指成平面手掌接触球,会造成球向前溜或向后滚,那样手就不能很好地控制球。
纠正方法:做左、右抛接球练习,体会抖腕拨球动作,提高单手控制球的能力。
当出现撩球时,首先是右腿和右臂方向不一致,再就是手心没有朝上,造成球侧向旋转。
纠正方法:原地做一步低手上篮。方法: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手持球于身体左侧,当两臂向前上方高举球时,左脚前脚掌用力蹬地,同时右腿提膝,带动身体向前上方伸展,达最高点时抖腕、拨球。
六、注重三步上篮的起跳点(站位)、路线和球的擦板角度
做三步上篮时只有掌握好起跳点、选择好起跳路线和球的擦板角度、做好抖腕和拨球动作,才能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起跳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球性熟练程度而定。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原地三步上篮时离篮圈5米左右;对于熟练者,做行进间三步上篮时可以在三分线附近起跳。而第三步的起跳点一般距篮圈2米左右,避免出现篮圈底下做低手上篮。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起跳路线和球的擦板角度很重要。因为初学者的球性和手控制球的能力很差,只有选择好角度,才便于擦板,球出手后,才能投入篮圈。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篮球的浓厚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练球的积极性。初学者的起跳路线角度和球的擦板角度都应在面向篮板右侧 30度至45度之间。但对于球性好的学生来说,任何角度都可以做低手上篮。如在底线或正对篮圈时,就不用擦板,可以直接挑球入筐。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反复练习低手上篮,才能更好地掌握起跳点、路线和角度。
总之,行进间单手低手三步上篮是一个较复杂且身体协调性要求很高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讲解与示范,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直观的动作概念。在练习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使他们在头脑中有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比赛中,要让学生合理地应用“行进间单手低手三步上篮”,来消除持球队员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和提高抗干扰能力,真正体会到“行进间单手低手三步上篮”的实效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