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坚守没落的农耕文化

2020-08-05 文化 132阅读

人类在发展模式上就文化而言,可以选择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或农本商末或者商本农末。

农本商末,即以天人合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自给自足之前提下,适当进行交换,不是全然的商品经济;同时财产制度虽然私有,但是是以小家庭为单位,不像欧美之个人本位之私有;在工业与军事方面则严格限制私人资本,社会贫富悬殊小,幸福指数髙,再加之有儒释道之教,少年壮年之社会精英以儒家为安身立命之宝,志于道,耻于厚禄美衣美食,安贫乐道,以修齐治平为人生理想。不像西方崇尚知识经济,有知识者坐享教育知识之厚利,能者智者与大群争利争财,而不是像中国贤者让利于大群,不争财而是争德。士者贤者圣者君子皆以为民服务为价值导向,且以钱多为耻,整亇社会谦让重德不重物。

人至老年或者退休之后,血气既衰之时,则以老庄之教为圭臬,以养生为主,恬淡自然,寡欲无为,随遇而乐;此时之人生已基本处于老年之时,子孝邻睦,不仅有养,而且倍受尊敬与爱戴。

及至耄耋之年,则以释家为训,追求来生来世,吃斋念佛,以安排好自己临行前的准备工作,安然坦然面对死亡,追求往生极乐,等待佛之接引。

总之,儒释道融会在人生之三亇不同阶段,或者三种处境下,无时无刻都在激励人,让人心处处自得,时时进取安泰。


况且由于农耕文化,对于物质则以温饱为限,使人生有足够时间进行礼乐活动或者文学艺术工作,如果能将儒释道之精神融于文学艺术之中,岂不美哉乐哉妙哉!何来人生之自卑自悔呢?

西人无此幸运,地理环境恶劣,不能以农业满足其温饱,不商即盗,生活永远处于竞争中,竞争则动荡不安,虽富则不安且永无止境。试看希腊而罗马,而欧洲而新大陆,永远向外要扩张,从未满足过,也因此有原罪说;市场竞争,成功概率小,侥幸者永远是少数,不像农耕,只要勤劳就能自给不匮。失败者永远是绝大多数,再加之贫富悬殊之大,社会不幸福是常态,幸福者也大多源于违背良知,因此对于基督宗教在心理尤为迫切。从某种意义上基督宗教安慰了人心,对于市场经济的缺陷有所规范作用,当然对于市场竞争的残酷也有缓解作用。

选择商业文化为不得已,选择农耕文化是上天之光顾,是一种幸运。而今人不知其源,则盲目学习,弃本崇末,不知好殆。以前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初,将农田变牧场,后叶律楚材综合思考后,发现错了,又予以纠正,并且变牧场为农耕。今日之将大片良田沃野变成工厂、商业街、房地产等,与当年之蒙古人何其相似也!真是中国再出现一耶律楚材为相,予以拨乱反正,先中国而后以此平天下才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