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绍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多发于45岁以上的人群。肺癌主要可分为两种: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者的治疗方式不同。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其中高龄患者占多数,约50%肺癌患者年龄>65岁。
肿瘤的发生,往往与几个关键基因的突变相关联。基于此,针对不同关键基因突变的各种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正常情况下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常常过度表达。是否存在EGFR突变是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重要指标: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通常可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获益。腺癌中EGFR突变的发生率在亚洲人群中高达50%,在不吸烟者、女性以及非粘液性肿瘤中发生率更高。但如果患者存在KRAS突变,则可能发生TKI耐药性,通过对KRAS测序可能有助于选择接受TKI治疗的患者。不到1%的肺癌患者会同时出现EGFR和KRAS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表现为ALK与各种伴侣基因融合,这类患者中ALK抑制剂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ALK基因重排发生于3%-7%的非小细胞肺癌,更多见于非吸烟的较年轻腺癌患者。
肺腺癌占非小细胞肺癌总数50%以上,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亚型。肺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并且较容易发生于不抽烟者。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肿瘤扩大的速度较慢(倍增时间约120天)。早期无征兆,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通常诊断出来时已经是晚期。腺癌对放疗属于中等程度敏感。腺癌最常发生骨(39%)和呼吸系统(22%)转移。
目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 CA125(糖链抗原125)、 CA153(糖链抗原153)、TPA(组织多肽抗原)及SCC-Ag(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肺腺癌患者CEA、CA125和 CA153水平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鳞癌患者Cyfra21-1、 SCC-Ag水平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患者。肺腺癌血清CEA阳性率为54.2%~83.3%,其水平与病期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