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在线阅读
当寒假来临,学校布置的读书任务就是仔细阅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和《那些让孩子感到幸福的事儿》两本书时,我迫不及待的从网络上搜索目标,如饥似渴地寻找着解开心锁的“真谛”,时刻判断着“它们”与我们的看法是否会不谋而合? 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美国人和德国人,也就是说描写的都是外国社会存在的情况,显然我们不可全部照搬其观点,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的“国情”来原因。 一、 日积月累的压力让孩子们不堪重负,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憎恨上学。1、常听年轻的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不愿上小学,可见中学生不愿上学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究其原因何在?我想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左右着所有“有点本事”的父母的行为--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不!是从十月怀胎开始,就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宝贝”提早学习各种的“精英知识”。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小学、初中、高中为止,他们基本上就比大人还忙了,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每天都不断地在学校、兴趣班、补习班和家之间赶场,基本上没有玩乐时间,成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你想,这符合处于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么?他们想不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都很难!2、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现在的教育就是“圈养式教育”。在十多年前,学校还时不时地组织一下学生秋游、春游、爬山、学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愉快的时刻,可近年来,在安全责任的压力之下,已经没有哪一所学校允许组织这样的活动了,这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情趣荡然无存。更惨的是,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上厕所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的,没有“追逐打闹”的权利。这种情况下,想不“身在曹营心在汉”都难!我们都知道,教育本应为男孩和女孩们提供一种全方位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而忽略情感因素。如果一个孩子能学会正确面对悲伤,谁能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呢?3、饮食环境造成孩子们体弱多病,难以负重。孩子们从早到晚吃的基本上都是垃圾食品,有的甚至连垃圾食品也没吃上,经常有孩子胃疼、头疼……,不得不请假休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功课落下了,越落越多!《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其中的一个很正确的观点就是: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做有难度的问题,即学校的功课总比孩子所懂的难,他不喜欢上学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另一方面,如果让学生老做简单重复性的作业,也会令他们很不开心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优等生也有厌学的情绪。 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喜欢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学。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首先,各种硬性任务雪片一样的飞来,使你的神经老是处于紧绷的状态,什么啦、微博啦、小专题啦、论文啦等等,整天忙得团团转,导致很多人都戏称:“教师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是副业”,是工作量极小的一部分--简直有点本末倒置!这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中的观点是一致的:教师也不喜欢一直逼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难怪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东拼拼、西凑凑,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因为人的精力实在是太有限了! 其次,职称把教师们弄得伤心伤意。很多老教师,年轻时曾一度辉煌,好不容易弄上高级,到老了,体力精力都比不过年轻人,又从高级跌落至中级甚至初级!他们心中涌动的是“卸磨杀驴”的悲凉感受,对教育的热情也就可想而知。即使是很多年轻人,眼望着职称无着落,干脆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状态。要知道,在社会中,确保每个人的幸福才是集体幸福的根基。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脱离不了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束缚。很多正在拼搏的教师,明知道有些做法对孩子不妥,比如罚写50遍、遍,但依旧乐此不疲。曾读过一篇文章《第56教室创造的奇迹》,讲的是一位享誉全美的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把一批批家境贫寒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了全美各行各业中的顶尖人物,尽管十多年后他获得了“全美最佳教师奖”、“国家艺术奖章”以及“MBE荣誉勋章”等各项荣誉,但在这之前,他的教育方式却遭到来自校长、教师、家长甚至学生的恶意攻击。但不管怎么说,人家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回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即使有这样灵感四溢的老师,在千分考核之下,他敢按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吗?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的教育,不能让老师、也不能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快乐,有的是越来越多的忧虑、抑郁、恐惧和失望,很多教育者都说:“我们眼看着教育这列火车呼啸着从高山上飞奔过来,都知道很危险,但是无能为力,只能随着它一起飞奔。 我们盼望着,新的改革快点到来--将繁文缛节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