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 。

2023-06-07 综合 40阅读

1、舌战群儒

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2、初出茅庐

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指的是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3、缓兵之计

三国时期,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孙礼,占领了武都、阳平。张郃、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被孔明打败。双方对峙了半月。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用撤军的缓兵之计,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司马懿中计大败。

4、乐不思蜀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5、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6、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但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了《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德,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7、望梅止渴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

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笑键或然被骗依然很高兴,这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望梅止渴”成语来源。

8、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碰伍中)的诸葛亮家去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空城计

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10、单刀赴会

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舌战群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兵之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城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不思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妄自亮没菲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刀赴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出茅庐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