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个专业将来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的?

2020-05-07 综合 117阅读
听人说劳动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保)是新兴专业,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好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保障最简明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凡根据有关法令和政策,采取一切处置社会风险的公共措施,为其成员提供保护者,均可称之为社会保障。它的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它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这一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
早在二战时,罗斯福曾在连任就职演讲中说:“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绰绰有余者锦上添花,而是看我们能否使那些缺衣少吃者丰衣足食。”因此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安全网”的需要。要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不仅需要一大批理论研究人员和专业教学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我国,关于劳动保障高级人才培养的问题也一再升温。据劳保界权威人士介绍,我国从事专业化的社会保障人才缺口很大,现有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化的素养,目前就存在30万专业人才的缺口,因此社会保障人才在各地十分抢手。因此,专家预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劳保方面专业人才将继续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缺资源,劳保专业毕业生将供不应求。
劳保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问
劳保专业到底学习哪些知识呢?主要学习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资收入与分配、就业与培训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领域的专门性人才,又正好适应了我国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这就是劳保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被众多大企业、大公司看重的原因。
不同单位对社会保障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到政府部门就要有一定的公共管理知识,进企业就要懂企业管理,去福利部门就要有更多的社会学知识。但不论在什么行业,该专业学生都需要具备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要熟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政策,还要懂社会学,有能力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并且懂心理学,有义务为人们提供初级的心理服务和帮助。学习这门学科不能仅局限于书本,要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这一学科更注重对人的管理,因此需要学生学习管理艺术,探寻科学管理规律,要求学习者知识面要宽一点,思维方式要活一点。劳保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不象货币银行学或会计学那样与静止的物打交道。它的学科特点具有交叉性,所学者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劳保是一门人性化的学科,与人打交道使这一职业具有挑战性,因此学生必须多关注社会多接触社会,多思考社会现象,将知识溶化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
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问题如失业、下岗、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等问题日益明显。投身社会保障专业,参与现今关键时刻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会使你将来回首个人的职业生涯时倍感充实与自豪。
这样可以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