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适合发展什么文化特色?为什么?

2020-09-19 旅游 160阅读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被誉为八桂民族风情之“四绝”,而“唱、跳、吹、斗、踩”五大元素,则共同构筑了广西魅力非凡的民族风情画卷。这些都是广西最独特、最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专家认为,民族文化是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充分利用。把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打造成为广西旅游的一个核心品牌,是我区发展特色旅游需要着重做好的一门功课。
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初具规模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真正开始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的广西民族文化已初具规模。”业内专家认为,广西必须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把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打造成广西旅游的一个核心品牌。
目前,广西的一批民族旅游景区景点已经建成,如龙胜龙脊梯田、融水贝江苗寨、三江程阳八寨、那坡黑衣壮村寨、桂林刘三姐风情园等。基本形成了桂北、红水河、中越边境三条旅游带,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中越边境览胜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桂北民族文化旅游带以桂北山地民族生态旅游为特色,包括龙胜、三江、融水、罗城、环江、南丹等县,这条民族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龙胜龙脊梯田、三江程阳风雨桥、融水苗族节庆、广西独有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风情以及特色鲜明的南丹白裤瑶风情等。
红水河流域是我国大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民族走廊,红水河民族文化旅游带以瑶族、壮族文化为特色,包括南丹的白裤瑶文化、东兰的铜鼓文化、巴马的长寿文化、忻城的土司文化以及天峨等县的蚂拐文化等,这些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气息的特色旅游资源。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带以边境民族风情、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特色,既有防城的大板瑶、那坡的黑衣壮、龙州的天琴、靖西的绣球街等民族风情,也有宁明花山壁画、凭祥友谊关、龙州小连城等历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国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等自然山水奇观,被誉为“中越边境旅游画廊”。
增强民族文化项目互动性
“广西虽然有着庞大的民族文化资源,但还未能发挥出强大的吸引力,如果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能吸引游客慕名而去,并呆上三五天甚至更长时间,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很多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大多是走马观花,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如何发挥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让游客愿意几次三番的到达一个地方,是当前旅游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实,我们现在到省外或国外的一些民族地区,都很希望能看到当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就很吸引人,不少人都冲着这个节日而去。”南宁市民黄小姐说,广西的民族地区也应打造出一批这样的品牌,让民族文化成为旅游的主线,而不是旅游的点缀。
记者了解到,广西目前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三江侗族的“百家宴”就做出了品牌。游客进入侗寨前,会被一帮穿着民族服饰的侗哥侗妹们“拦”住,不唱歌,不给进寨。外地游客张先生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百家宴”,吃饭时,寨子里摆上多列长长的方桌,各家各户摆上自己的拿手菜,大家先是坐着吃,后站着吃,再后就是走着吃,不亦乐乎。“拿菜来的都是当地的居民,很多还是老爷爷老奶奶,感觉真是很不一样”张先生说:“如果菜品由餐厅的服务员送上来,那就没了味道。”
专家们认为,“百家宴”只是少数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缩影。通过这种互动参与的形式,让游客加深了对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游客或许在多年以后,已不记得看过的侗族风光,但一定会记得“百家宴”,这就是民俗文化的渗透力和吸引力。
深度挖掘打造核心品牌
近日,自治区政府正式确定“壮族三月三”全区放假2天,并要求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区不用区域,重点打造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
统计显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自治区有关部门认为,“三月三”这个品牌很好,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过度商业化打造,让歌节“变了味”。要通过节日,选出壮族的“歌王”,让壮族的山歌广为传唱,真正做出民族的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效地激活了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涌现了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民族文化旅游演绎作品,如《印象·刘三姐》《坐妹》《梦·巴马》《锦宴》等。以铜鼓、坭兴陶、壮锦、绣球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广西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整体形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