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0万“老赖”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了吗?

2023-05-17 综合 19阅读

从2013年10月至2018年5月.近250万“老赖”慑于信用惩戒已经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2018年6月8日电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协商议政。记者从会上获悉,从2013年10月至2018年5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59万例,联合惩戒作用日益凸显,246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

据悉,从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全国法院通过信用惩戒系统累计限制1122万人次购买机票,42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

国家工商部门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2余万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利用法院的失信被执轿侍行人信息对其采取金融领域的惩戒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加强信用惩戒的同时,人民法院还用好用足强制措施,对抗拒执行行为予以坚决打击。2017年,全国法院累计拘留15.5万人次,限制出境1.24万人次。从2015年1月至今年4月,全国法院对拒执罪被告人共判处刑罚8687人。

针对传统模式下的查人找物难题,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截至今年5月份,全国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共查询案件4530万余件、冻结2268亿元,查询到车辆3441万辆、证券673亿股、渔船和船舶65万余艘、互联网银行存款49亿余元。

同时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解释的规范作用,近三年来共出台了30个涉执行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填补规则空白,约束执行法官裁量权,加强监督制约。

针对法院内部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最高法还发布《人民法院规范执行行为“十个严禁”》,为执行工作进一步划定“高压线”,开展了为时一年的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刀刃向内,整治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坚决清除执行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扩展资料:

失信惩戒发展:

2013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明确失信被执行人闭尺吵名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2018年7月10日,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全国已有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2018年5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对特定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出入境等,做出规定。

2018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中国将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失信强制执行范围:

1、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股票等财产;

4、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车辆等动产;

5、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应收账款等财产;

6、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

7、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返还特定的财物;

8、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困含

9、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10、限制出入境等。

根据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限制如下高消费: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近250万“老赖”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百度百科-失信被执行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