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战鼓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擂起。不论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到1992年的一系列作为,都为农村改革开启了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的我们造福。作为一个95后的“留守儿童”和“农村大学生”,我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长,我虽没有经历最困难最精彩的时代,但改革开放在持续,我也有幸见证改革开放下发展的家乡。我眼中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下变化的越来越“美”,其中最让我不能忘怀的就是修到家门口的高速公路。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黄梅县西南部,濒临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隔江相望。绝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的枢纽一直是我家乡的代名词,但一直以来,最让人困扰的也是交通问题。“石子路”、“豆腐渣公路”、“一直需要维修的公路”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家常。年幼时的我并不太懂什么是交通问题,我只知道上学的路上是泥巴小路,下雨就会被淹,要奶奶穿着长雨靴把我背到学校上课。小学六年,这条我不喜欢的路也走了六年,直到我去了位于镇上的初中读书。不过,我依旧不喜欢家乡的路。初中上学要走的路在我眼中是一条危险的路,它一年四季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一直破,一直修,一直需要施工。爷爷也开始在这一年骑上电动车带我走过这破旧而又珍贵的水泥路。终于,在政府支持的下,村村通公路工程也2012年来到了我的家乡。那时我只关心家门口的路能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在半年的等待后,家门口的石子路终于不见,去往小学的路也是最期待的石子路,镇里的主街道也焕然一新。这时,我开始喜欢上家乡的路,它很坚固,也很干净,更重要的是它很方便。不过,当真正的高速公路而修到家门口了,我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家门口有高速公路的理想在2015年实现了,我从家里到想去的目的地又可以节省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没有关心占地和补贴的事情,我关心着我下次去看爸妈的时候会不会快一些,关心着我从大学回来家里看爷爷奶奶会不会很快。这样一条连接数个地方的沿江一级公路就在我家乡上盘旋开来,家乡的交通便捷指数也迅速上升。不只是我很喜欢这条公路,爷爷也开始向我念叨这公路的好。爷爷告诉我说,他以前是靠着一双脚踏着泥巴路走到30公里外的市里买肩上扛着的小麦,来回往往要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现在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爷爷的真实故事很感动我,我的亲身体会也让我感受到公路的魅力。时至2017年4月12日,我还是爱着家乡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不过我对它的喜爱因为一则交通事故变成了担忧。4月12日上午9:30左右,黄梅县公安局接到报告,黄梅县新开镇沿江一级公路陆埓村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二轮摩托车和一辆客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三死一伤。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的事件,现场的照片、视频和报道直击我的内心。那一刻,我没有想着这起交通事故,我只是想着,这样的事情会不会经常在我的家乡上演,我的爷爷奶奶和家乡的村民们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公路真的建了家门口,在村庄之间穿过,直接和村子里出行的进出口相连,在村庄之间穿过。其中,被公路分开的村落光是新开镇的村子就占了有十几个。我不想猜测政府会怎样对待这样事情,但我希望真的能够找到有效控制这条路的交通事故的方法。
改革带来的是发展,我们需要感谢,但我们也需要正确的态度看待它。我们要反思改革带给我们的改变,不管是好的改变,还是坏的改变。在不断的反思和经验积累中,相信我们的改革之路会越来越顺利,给人民大众带来没有瑕疵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