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繁星》原文是什么?

2020-09-18 文化 349阅读

《繁星》

巴金

原文: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扩展资料

《繁星》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学途中。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九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三十八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繁星》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是享誉国际文坛的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29年,他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作品,引起文坛内外的普遍关注。

巴金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作品,主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等。

他晚年的力作《随想录》,以及编辑出版千万余字的《巴金全集》(26卷),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繁星 (巴金创作的散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