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科学家与娱乐圈的看法的作文

2022-08-21 娱乐 113阅读
1 科学家和娱乐明星的名1.1 名气的大小 如果说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娱乐界影响的是我们生活的内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而生活内容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选择,生活内容距离一个人更近也是更直接。而且科学作为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综合的来讲,而娱乐却是在商业推动下的一个个秀场。科学是冰冷的,而娱乐是对大众的了解和对主流市场的分析上的商业活动,宣泄了人的内心,使人的生活丰富。科学是专业的,只有很少的专业的媒体会报道,而娱乐是大众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直接面向大众。 直观感受告诉我们娱乐明星的名气即在民众里的知晓广度远远大于科学家。很简单的例子,知道一个三流明星的人数可能比知道中国食品界最知名的泰斗的人还要多,这基本是不争是事实。明星面对的是通俗大众,科学家钻研是科学理论面对的圈子更加狭窄,知道他们理解他们的肯定更少,这是社会阶层的分布决定的,可以到达科学家境界的人毕竟还是少,所以知道科学家的人比知道明星的人少完全是正常的,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一些著名的明星也是耳熟能详的。可以说,明星和科学家面对的对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职能角度来说,演艺界就是被人关注,为人提供消遣,所以他们的曝光率会比较高。而学术界则不同,学术界的作用是潜心钻研,而不是抛头露面。最近一批明星学者在社会上引来诸多争议,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学术界的期望多在于他们的学术成果,而不在于他们的知名度。 科学家名气不够“大”还与我国国民素质不够高有关。娱乐界的属性就是让广大群众去关注,从理论上讲他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界的基础之上的。因为科技带动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才会加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人们去关注娱乐,科技的进步是受国家高层领导关注的,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国际性的,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还很小,所以感觉不到科技成果会受到较大的关注。娱乐界带动的多数是中学生以及更低学历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在我国占多数,而且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成为某些群体的fans是自然现象,因为娱乐界给人们的感觉是最前卫的,但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就会对“前卫”这个词有自己的理解。 袁隆平说:“毛主席说过,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现在是有点小小的名,但是就感到很不自在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开玩笑,说我在填表时,应该在爱好一栏填“自由”,在特长一栏填“散漫”。现在我还是喜欢自由自在,最怕兴师动众。太隆重太正式,反而使我感到拘束,当个普通老百姓是最好最自由的。” 由此看来,名气大也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比较关注明星,甚至刨根究底爱屋及乌,希望知道明星的家人等情况,于是狗仔队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来讲,明星也很辛苦,没有自己的私生活,相比之下,科学家这方面的烦恼基本没有。1.2 名气的持久——名声 叔本华说过,名声和荣誉(即此处的名气)好比孪生兄弟,名声是不朽的,不像荣誉般短暂。[1](P39)虽然在同一个时间里,娱乐明星获得的名气在空间上占了优势,但是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真正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名气更加持久。一百年后我们依然记得马克思和爱因斯坦,但谁敢保证我们还记得周杰伦和刘德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星在空间上占的优势也会被削弱。形容一个明星名气在鼎盛时期我们用“大红大紫”,一个明星红了一阵,我们用“名昭一时”,而明星不红之后用则用“过气”来形容。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人从无名到有名,如果快的话,可以一夜成名,于是有“造星”活动,媒体的不遗余力和公司的财大气粗可以将默默无闻的人“捧红”,如果明星犯了错或让某些“身居要位”的人不高兴,也可以被“封杀”。明星的背后是庞大的公司在运作,这跟公司的商业利益——“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一旦公司不能从明星看到商业价值,或者一旦明星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不如期待的那么多,公司就会停止需要经济投入的一切宣传活动,明星的名气也就偃旗息鼓了。 但是科学家的名气完全是靠对科学技术的真正推动和贡献积累起来的。媒体的报道和关注更多是自动自发的,只是这种自动自发在力度上,在量上和娱乐圈相比会小很多。“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这一名言说明科研工作不是那么一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