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

2020-04-23 社会 398阅读
我今年55岁。1975年高中毕业。当时还是文革后期,上山下乡之风盛行。按规定每家得有一个子女到广阔天地农村接受锻炼。我是家里的老大吧,家里本着“留一个是一个”的想法,计划把我留在南京,也给街道写了申请。
当年,并不是高中毕业后就有高考的。75年毕业后,处于待业状态。1976年7月吧,河北唐山地震,波及我们江苏。南京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户外搭设了防震棚,人心惶惶的。加上那年主席去世,“四人帮”下台,感觉成天笼罩在紧张压抑的氛围里。这么一折腾到了10月,街道通知我到一家“大集体”(也就是非国有企业)去报到(当年只有家庭已有一个符合上山下乡政策的子女已办手续下乡后,另一子女才有可能到国有企业工作)
我去这家企业报到时了解到,它是一家现在可称为市政公司的单位,刚成立的。这次招了约60个新员工。全是清一色的待业人员。公司随即安排我们到不同的单位接受培训。我去了一家当时很有实力的机械化施工公司去实习。我的工种是车辆修理工。哇!我走进偌大的修理车间,行车在头顶穿梭,车间里分区停放着包括履带挖土机、履带推土机、解放卡车、北京吉普等不同的待修车辆。师傅们个个都穿着油渍满身的工作服。我带着兴奋和憧憬进入了角色。
当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各行业学文化学技术的氛围真是很高。我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从努力记忆每个车型到里面的轴承型号。。。学着师傅的模样一招一式的。当时心里还是很充实的。一晃到了一个月啦,该领工资了,既兴奋又紧张,毕竟是一生中的第一次嘛。当年这些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傅们据说也就45元/每月。我取到的第一次工资是17元(当年也没有缴社保和公积金这一说)心里想着,要多久才能像师傅那样工作上得心应手,收入上有点提高呢?不过那时候真的大家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埋头工作吧。
从1976年11月到1977年5月,在省机械化公司培训了半年。
自己的单位从5月份陆续将送培的员工召回了。单位里开始了自己的业务运作。大家知道修理这活虽是技术活,可是成天和机油、柴油打交道。我是一周把脏衣服带回家用热碱水泡着洗。屋里处处散发着柴油味。
在这家公司工作到1979年初。当时收入也就32元吧。我在家里的撮合下换了一家单位。因为南京解放以来一直是电子工业的重镇,电子企业星罗棋布。我们都知道那儿的工作环境一定比修汽车要好,成天还穿着白大褂。在1979年2月算是如愿换了工作。进入一家有400多人的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当时单位效益好哇,时不时发点奖金(也就50-100元)有时比工资还高点(当时工资是34元吧)想的想得出来员工那个工作热情。
我国是1978年恢复高考的吧,自从这措施落实后,年轻人都羡煞那些高考中榜者。80年代初那阵子,新华书店和各类补习班是最热闹的地方。我自恃学习成绩还不错,听说当年的广播电视大学还能带工资上学,就在1980年2月报了名。大概是5月考试,在单位选派的8人中总成绩第二,心里喜滋滋的。这样从1980年9月到1983年6月,我就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习。与其他高校学生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寒暑假,毕竟拿单位的“津贴”嘛。
三年后,回到单位的岗位也发生了变化。从车间抽调到技术科从事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一年后又被安排在质管办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当年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管理工作。1985年我的收入随着大环境的工资调整也就在120元左右。回头看看当年初进单位的17元,好像也挺自得其乐的。1992年有个机会参加了南京工学院(现在东南大学的)夜大学习,利用2年的双休日完成了当时盛行的企业管理专业学习。
这以后我在这家单位工作到1995年(前后16年时间)从职工学校校长到分厂厂长。直到1995年年底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贡献了智慧和青春的老单位,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
1996年以后,先后在普天通信南京分公司,中石化南京分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收入在不同时期也就在1200元到4000元这个区间变化。
  2008年投身现在的民营环保工程企业。企业的运作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我在公司从事人事管理和资质管理。短短5年,公司从项目的联合投标到如今具备设计专项甲级资质、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工程项目遍布中石油和中石化内部的自备电厂。现在工程触角也已接上大型煤石化民营企业。
  公司现在五年以上设计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年薪都在10-18万。管理人员都在4000-6000元每月。
  借此机会,我也告诫现在的年轻人,在人生长河中,要脚踏实地(与亦步亦趋不是一个层面)切忌好高骛远。目标的实现也要靠自己的实力,时刻掂量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边工作边提高是比较好的成长经历。像什么靠拼爹参与竞争的,不说不可以充其量就是你的起点高一些,如果没有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处事经验积累,你的竞争力也将会慢慢消散。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