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章读后感如下:
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而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达道”指的是最高的道义,而这些道义或说道理体现在古代社会中有五种人际关系,我们用三种最重要的德行去实现它们。现代社会中也是大概相似的吧,而智、仁、勇概括得很好,可以想见具备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只是说完整,没有说完美,现代人若有残缺,大概是在仁、勇两方面。这三者很重要的是能实践中统一起来,缺损了便无了意义。
这里两个“一也”表现的是目标的一致性,个人条件不同、心态不同,但最终目标相同,结果就会相同,似乎有些唯心,但现实中很多事情做不成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守不住目标。
“力行近乎仁”这话很有意思,“仁”不是仁爱吗?这是心态,跟做有什么关系?其实有大大的关系。许多人看上去很善良,似乎是天生的,本来就如此,那么这种善良是值得商榷的,是危险而善变的。就像你同情别人的痛苦,但你若未曾经历过类似的痛苦,你的同情就是虚妄的。富人中慈善家很多,这并不是说富人更有爱心,要知道真正懂得穷人的永远是穷人的孩子。也就是说我所理解的“力行”是两层意思:一是经历,一是实践。“知耻近乎勇”,这似乎是最该给现代人讲的,要说他们不勇敢,处处怯懦妥协,就要指明出他们不知耻。
最后一句简言之,无数个个人素质的提升,才可能达成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更替是一代一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