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面前应树立什么样的形象

2020-04-25 母婴育儿 178阅读
完成这个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靠熏陶和情感的渗透,使孩子理解和领会,也不是靠说教和强制性灌输。这里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应以什么样的形象才能受到熏陶和情感渗透的良好效果?它不是靠高消费、高脂肪、高蛋白,用一大堆金钱去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是靠父母遵循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的艺术。具体来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应树立“导师、榜样、参谋、朋友”的形象,则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 父母是孩子的导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从哇哇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父母从孩子的呀呀学语,教他说第一句话,教他第一个动作,让他懂得第一个道理,教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礼貌的,什么样的行为是粗野卤莽的……如此等等,都是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所担任的导师角色形象。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父母又如何去当导师呢?我认为除了教会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活动、怎样交友外,主要应指导孩子去开始了解社会和做好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就是远离社会,害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做父母的对孩子说:“放学后赶快回家,不要和社会上的人来往”。有的父母干脆来一个包接包送,这就使孩子脱离了社会,使孩子不了解社会,缺乏社会知识。有的甚至犯有“社会无知症”、“社会幼稚症”或“社会恐惧症”。孩子不能在温室中长大,而要经得起社会的风吹雨打。这就必须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让他在社会中识别是非好歹,使孩子更好地成熟起来。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孩子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父母要指导孩子如何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孩子从小适应市场经济对人的要求,立足于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好基础,为将来成才做好准备。2、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榜样是一种示范教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榜样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家里最有权威的教育手段,他比教训孩子更有力得多。当你同孩子上街时,孩子随手将冰棍纸扔在地上,做父母的没言语,而是把自己手中的冰棍纸送进乐果皮箱,孩子见了,忙拾起他扔的那张冰棍纸,也投入了果皮箱。诸如此类的无声身教比言教更能生效。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是模仿而来的,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为此,父母要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父母也应该尊敬老师和关心他人。如果父母很任性,那么教育孩子克制感情便是白费力气的;如果父母的行为邪恶,举止无礼,孩子的行为也会邪恶,举止无礼。所以,父母应时时留心、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让孩子受到不良的榜样影响。父母的榜样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陶冶和熏陶孩子。3、 父母是孩子的参谋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导师、榜样,还应该是孩子的参谋。特别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不解和病苦时,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参谋,要替孩子出好主意、好办法。就拿小学生打架一事来说,许多父母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孩子当然是服从的,但在年幼孩子的心目中往往认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战而能胜者就是好样的,就能受到小朋友的尊敬;相反,不管你怎样拥有真理,只要被人击败了就是耻辱,有时孩子在外面打架吃了败仗,虽然孩子在心理上用“文明有教养”战胜了对手的野蛮,但在感情上,特别是在自己心上感到窝囊透顶,想到被人打了,吃了败仗,还要无条件接受父母的训导,更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孩子开始不听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教导了。这时,父母就要当好参谋:(1) 让孩子懂得打架的是非和道理。:要告诉孩子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与人打架都是不好的,不是别人把你打伤,就是你把别人打伤,这是大前提。但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很难不与人发生冲突,特别是男孩子之间打架的事是常会发生的。(2) 当与别人发生矛盾时,首先是自己不要挑起“战争”,而要用说理的方式避免“战争”,不要三句话不和就打架,这是很不文明的。(3) 如果对方不听劝阻,蛮不讲理,步步进逼,非打不可,特别是当自己可能受到人身伤害时,那就不应当一味忍让,甘受欺凌,而是要勇敢反抗,奋起自卫。这种自卫反击行为是会得到同学们的同情支持和家长的谅解的,而且对挑起事端的人也是一种教育,使他懂得别人是不可以任意欺负的。当然这里所讲的,只是指孩子们之间由于小是小非问题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反击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制止对方的野蛮行为,而不是要争高低、比输赢,更不是要伤害别人。因此,这种反击一定要掌握限度和分寸,不能得理不让人;否则,打伤了别人,自己有理将会变成无理,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还会给家长带来麻烦。这同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同那些流氓歹徒等进行拼死搏斗的英雄行为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4父母是孩子的朋友
第一, 父母要理解孩子,宽容和容忍孩子的无意过失。宽容是对孩子的过失能谅解,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感化,是用宽容大量去提高孩子改过的勇气。用宽容对待孩子的过失,会使孩子更信任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第二, 不摆父母长辈的架子,办错事要主动向孩子承认。
第三, 经常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是与孩子交游的着眼点。
第四, 还要做到“五要”,即要全面关心孩子,要倾听孩子的诉说,要尽可能多与孩子一起活动,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要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敬爱自己的父母,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