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2020-05-09 母婴育儿 80阅读
而就在近日又看到了家乡一则学生跳楼事件的贴,心里再度受到强大的冲击和震惊。心痛之余,很想写点什么,很想问声,造成这样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在哪方面呢?为什么生活在比以前父母辈们优越不知多少倍的的今天,孩子们的心里承受能力会这么脆弱呢?是不是都应该为孩子的未来就这方面着重的关注、深思和反省? 觉得很多时候,这样的心里压力大多是来是源于社会的,比如说现在社会就业难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而家长们都希望儿女有个好的将来,谁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村的父辈们,一辈子在劳碌奔波也吃不上一顿好饭,住不上一间舒适的房子,无论生老病死没有哪一天不是在苦心度日的。因此个个都认为自己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都把希望寄托在自家的孩子身上,而大部分人都认为读好书便是最好的出路。也是脱离现状的唯一方法,因此,把自己想说的这些话天天对孩子说,一味的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努力学习,一定要取得最好的成绩等等。 作为家长们,我很想问一句,当怀孩子的时候,当你们不停的去医院做孕期检查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都是希望怀着的孩子是正常健康的?当孩子出生后,是不是都希望孩子可以顺产,健健康康的来到这个世上?当孩子生病时,作为家长的你们又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不停的祈祷孩子早日康复,永远健健康康?试着回想,那一次不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的? 第一、 让孩子学会思考。 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赋予他一个独立思考的成长过程,从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孩子学会思考,认识是非对错。比如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遇到和同龄孩子的很多纷争,在这些细小的事节里,做父母的要从这些事情当中,教会孩子认识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如果是非不分,对错混淆,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慢慢地,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是非分辩对错认识,从而以减少孩子长大后犯错的机会。 第二、 还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要认识的是,孩子是个独立体,不是我们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们某种希望的塑造品。他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自我空间。我们可以引导他成长,但决不是要求他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去成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成长的话,成长后的孩子一定比自己过得更差。不妨试想下,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突破的事实,再用同样的模式去固定孩子的自我成长,那么孩子不就是第二个自己了吗?又怎么能有新的突破而超越原来的自己呢?第三、让孩子学会善良。 善良的人心怀慈悲,不会伤害他人,也不会伤害自己。善良的人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他人的难处。如果父母都能言行身教的做好孩子的榜样,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与身边的人相处,这人与人之间微笑就多了,烦恼就少了。特别是在孩子小时候,他的世界没什么对与错,分不清哪是好哪是坏,而小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所以大人们的一些言行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心里和思想。所以,要想教育出一个好的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做一个好家长。用自己的善良去带动孩子的善良,要知道善良的孩子最有孝心。 第四、让孩子学会爱。 人之所以生活得幸福,是离不开爱的环境的。孩子最初感受到爱是从家庭里开始,我们爱长辈,孝敬长辈,让孩子从小就体会爱长辈是一种本分。在平辈中要学会相互尊重,只有懂得尊重才可以与人和睦相处,愉快生活。特别是父母之间,无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或者夫妻间有些什么矛盾冲突,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我们不能传输一些错误的意识给孩子,不能让孩子误认为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做父母的要用心爱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条件优越了,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无一不答应的。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一个自私任性的性格了。以为我想的就是我就要得到,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以己喜好为出发点。这样的态度,当他脱离家庭走进校园和社会后,除了作为父母的你,别人可以如此的满足你的孩子吗?如果别人满足不了他的欲望,孩子最有可能会怎么样?这些事情都是可大可小的。如果你也意识到这点,不妨学会拒绝孩子,拒绝的同时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以求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你的观点。让孩子知道只有合理的事才可以有所要求,而哪些是不合理的,就不应该去坚持和执着。这有利于孩子以后在遇到某些挫折时,懂得放弃。最起码不会有过激的行为。 第五、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在的父母都舍不得孩子离开身边,总怕孩子一离开身边就不会照顾自己了。其实这想法大可不必,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在我们的想像之外,也比大人们的适应性来得快。因为孩子思考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而大人们却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来思考,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心里负担。一旦孩子离开了身边,吃不饱睡不着,总担心这又担心着那的。心里面一万个不放心,而事实上,我们只要从小就教会孩子照顾自己,培养他的自我照顾能力,到他长大要离开自己身边后,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不放心孩子是因为你不信任你的孩子。不信任你的孩子是因为你还没教育好你的孩子。别不舍得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对他以后走出社会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照顾自己孩子的一生。与其担心孩子的生活,不如放手让孩子去生活。就可以省去日后的很多的烦恼。 第六、教会孩子不要对他人的财物起贪念。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你带孩子外出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孩子总是很容易就看上别人的东西,也总因为自己喜欢就想占为己有。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告诉孩子这是他人之物,不是自己的,不能看到喜欢的就想占有。就算别人把东西让给你孩子玩,也要在离开时说法让孩子愿意把东西归还主人。这对培养孩子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遇到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某些同龄人的家长在孩子从外面得到一些小便宜拿回家里后,做父母的不但不问责,还在孩子面前夸他聪明!给了孩子这种信息,只会让孩子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可以得到别人夸赞的,因为父母的贪念传输给了孩子一种错误的思想信息。试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大家都不难想像吧?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里,总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面对诱惑而不心动?在利益面如何保持道德底线?要知道稍有不慎,孩子的前程就会因为一时的贪念而断送。所以,在孩子不懂事而刚刚萌发贪念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第一时间将这种念头清出孩子的思想。还孩子一份正确的心念。可以的话最好多些陪孩子一起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一边看一边以故事情节作为参考线索,从故事发展中启发孩子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一个没有贪念的孩子,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尊重。也是日后在生活和工作里与人共事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诚信观念。 第七、培养孩子爱劳动。 父母者,都心疼自己的孩子,这很正常。可是正因为这爱有时用得不恰当,反而助长了孩子的惰性,长大后好吃懒做,吊儿郎当,无所事事。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首先要认识疼孩子是想方法培养好孩子往良性方面发展。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开始的时候尽可能的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做,先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然后慢慢的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去做他可以做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提醒下孩子该注意哪些方面事项就行了,特别是安全性的问题必须提及。要让孩子把事情做好而又做得让自己放心,这就要做父母的花点心思了。我一直都觉得,只要用心,家长们是不难做到的。只有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吃苦耐劳。才会有耐心和耐性去完成以后面对的工作。 第八、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孩子在小时候,吃穿住等等什么都由父母作主,这很正常。可是我们会忽略孩子也会渐渐长大,什么事情都喜欢帮孩子拿主意,总觉得只有自己的选择才适合孩子。其实不然,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最好还是把主动权还给孩子,由孩子自己拿主意。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慢慢的过度到日后成长的独立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有自信心。 第九、让孩子珍惜生活 谁都知道,幸福的生活不可能从天而降,而我们提供给孩子舒适的生活也同样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得来的。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珍惜呢?这应该多培养孩子学会节约,离远浪费。如果你工作累,其实我觉得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的,完全可以在孩子面前谈论下工作情况,让孩子知道你工作的辛苦,知道家里的东西都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当孩子知道你的辛苦他就会更加的珍惜他所拥有的生活,这样在你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你也会得到来自己孩子内心纯真的爱。别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其实不是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体贴人了,只是做父母的一直不让孩子表现而矣。让孩子多些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这样有利于和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第十、别让读书成为孩子最大的心里痛苦和思想包袱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开始读书后,总是对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人前人后加倍的赞赏,其实适当的赞赏就可以了,但过多的赞赏也会给孩子造成学习上的心里压力。而又有些家长,对成绩太理想的孩子,父母总是骂完又骂!时不知,长此以往,成绩好的孩子天天担心成绩名次落后让众人失望而忧心忡忡;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更是怕父母知道后又挨骂,都在怕中学习求进步,这样的学习中,那还来什么学习上的动力和兴趣?不都是在很痛苦的度日吗? 反之,换句话说就算有朝孩子考到好名校,如果不好好做人,不懂得独立生活不懂得照顾自己,试问,,这样的孩子还不是一辈子让父母亲操心吗?所以,当孩子成绩差时,别骂他,尽可能的去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成绩。对成绩好的孩子,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反引导他过度好这种心里,让他知道,成绩时高时低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平时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就可以了。考不到理想的成绩也对得起自己了,告诉孩子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别为一次半次的失考而耿耿于怀。更不应把精力放在已经过去的一次考试成绩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效的释放学习上的心里压力和负担。才有信心挑战一下轮的考试。 在学校中的孩子大多数都会感到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孩子的心很敏感,同学无意中的一句话,也许也会让他一整天不快乐。他要和同学相处,还要每天面对各科新知识的学习,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课外资料,能不辛苦吗?所有这些,我们在关心孩子时,是关心他成绩多些还是关心他的心里多些?我们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是不是常常忽略了这样情况? 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感觉说也说不完。说了那么多,综上所述,总的一句话来说是要用心,唯有用心才可以做到更好,唯有用心才可以让孩子发挥更多的潜能,唯有用心才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更愉快的生活,也唯有用心地深入到孩子的心里面,我们才可以成功的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父母。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的心里更健康地成长,才可以让孩子在面临一些事态变故时,或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会当我们是朋友而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不是一个人独自去承受一些孩子自认为无法承受的心里压力。这样有利于让孩子懂得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选择走极端来终结事态的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