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国有史,方有志,族须有谱。盖因族之远近、亲疏,如树木之有本,渊泉之有源。惟有谱,方能一目瞭然。
考我罗氏,堂堂巨族,本固源清,枝茂流长。遥而溯之,声赫名显;近而察之,星罗棋布。远古始祖祝融公,上与颛顼高阳氏,黄帝轩辕氏一脉相承。绳继丝垂,周武之时,有建国始祖匡正公;春秋之候,有得姓始祖凌甫公;汉珠公开豫章郡望;晋企生、遵生荣膺“一门忠孝”。源开万派,本发千枝。企生公一脉,传至唐宝历之时,有天民公之次嗣罗崱,字斗山,号大时,武宗五年乙丑擢进士第,官工部侍郎,仕至节度使。史有“佐唐勋业,才能俱备”之赞。懿、僖时自枝江徙吉州(秀川)庐陵化龙乡折桂里戡村(戏)下,生子三,宗超、宗延、宗达。达公之曾孙遵,生子四,元、、兴、轩。兴无传,元、、轩三公之部分后嗣于元季、明初间,由江西吉州相继来湘,家衡山而开基。派分而源合一,同本秀川为崱公之所由出。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间,合族修建衡山北门大祠,座落于衡治北关外白马峰前。经嘉庆十年乙丑(1805年)重修,为栋五,为堂三,为台一,为阁二,为厅六,为房二十,庙貌巍然,美仑美奂。每逢长至届祀,合祭于斯,聚拜于斯,济济一堂,咸称盛事。道光二十五年乙已(1845年),一届合修通谱告成,阖族前贤拟《各房迁衡始祖图说》及《百字铭》,作为通派班行准则。兹后百多年来,因世事仓桑,部分房族未能遵照施行。
今逢盛世,宇甸升平,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寻源究祖,
蔚然成风。衡山罗氏,同祖共宗,家馨不替,奕叶敷荣。匡时济世,万代昌隆。谨依原谱,撰其简况,分述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