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有关..日本动漫文化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方面的书籍或文献?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其动漫作品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和东方文化色彩。日本动漫的受众不乏成年人,但其主要的吸引对象仍然是青少年。日本动漫已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透过日本动漫特点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道德教育的一个缩影。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本动漫的特点及其德育意蕴,力图揭示动漫与德育的关系以及动漫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日本动漫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日本动漫在我国影响深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引进播放日本动画片,可以说日本动画片陪伴了中国几代青少年的成长,在中国的青少年中也培养了大批日本动漫的拥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日本动漫及其德育意蕴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到我国德育的一些问题,从中获得有益借鉴。1.加大政府对道德教育的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有政府的大力扶植。可以说,日本政府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努力一直是不遗余力的。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受重智育轻德育思想的影响,政府对德育的投入力度极其有限。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腐蚀和扭曲的时期。日本动漫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如果不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将最终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可见,德育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2.充分利用动漫资源,创新德育载体日本动漫在中国拥有骄人的市场效益和一大批热情洋溢的漫迷。因此,把动漫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新载体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数字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动漫、电影、电视、网络等新的德育载体,使德育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引起受教育者更大的共鸣。虽然我国也已经看到了动漫的德育意蕴,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国内的动漫作品,在内容设置上较少从青少年的认知与需求角度考虑,在情节和画面上往往缺乏吸引力,从而成为纯粹的教育版本,“寓教于乐”变成了“有教无乐”,欣赏性大打折扣,实则是没有领会到创新的真实内涵。3.德育应贴近实际生活,从现实出发在我们的国产动漫中,主人公的显著特点就是“完美”,他们大多勤劳勇敢、大义凛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完全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集合体,而人性固有的一些弱点,如自私、胆小、嫉妒、虚荣通常被安排在配角或是反派形象身上。然而这样的道德标准远非普通人的道德行为所能企及,与常人的生活现实脱节,因而也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结果造成儿童也许会很崇拜动漫作品里的英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将道德楷模抛诸脑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道德教育的特点,即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脱离了人们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好我们的动漫阵地,让动漫作品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如此必将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4.德育应更多关注青少年的情感,加强心与心的交流国产动漫之所以不受孩子喜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动漫作品都是从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去揣度孩子的心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现代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给儿童和青少年在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困难,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仍然只会“板起脸孔训人”讲大道理,使得德育效果不佳。而日本动漫往往能够做到关注观者的情感,从而使其作品要传达的教育意义很好地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面对新情况,我们应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关注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做儿童和青少年的朋友,真正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困惑,从而使他们实现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高雅、进步、健康的动漫作品能够使人们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相反,粗俗、堕落、腐化的动漫作品则会污染青少年的身心,使他们滋生不健康的思想,甚至把他们引上邪路。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当学习日本实行严格的动漫分级制度,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保护伞,使那些不良动漫隔绝于青少年的视野之外;另一方面必须制作出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相契合的优秀国产动画片。